明面上是跳崖赎罪,实际上是一局连环算计。《以法之名》临近收官那一刻,谢鸿飞纵身一跃,不是殉道,也不是悔改,而是精准落子,把自己体面送走,把洪亮打出局,把江旭东保了个干净,还顺带成全了李人骏的“立功之路”。
这波操作,一句话总结:玩得太狠了。
跳崖,是谢鸿飞为自己找的“最体面退场方式”,但背后每一根绳索,都攥着一个人命运的咽喉。
咱先从结局看起:洪亮,被处分、踢出专案组、差点前途尽毁,堪称整部剧里“最惨正义男”。表面看,他是“心软误大事”,轻信谢鸿飞,结果换来一个“同归于尽式背锅”,但真相没那么简单。
这个锅,压根就是谢鸿飞设下的。
专案组找上谢鸿飞那天,他压根没跑,老老实实坐等人来,还做了顿饭,临上车了,突然说想和洪亮单独聊几句。
注意这个细节。
他不是跟郑雅萍聊,不是跟老领导江旭东聊,是点名找洪亮。这就是精准选人。
他早就看穿洪亮——年轻、讲情义、念旧情,还有点儿“软”。
谢鸿飞第一句话,说的是“我妈就拜托你照顾了”。这不是托孤,这是挖坑。他知道你会答应,他知道你讲人情,所以他往你怀里放刀。
话刚说完,人直接跳下悬崖。
这一跳,跳出一个“家属无责”的结局,跳出一个“组织要照顾”的转机,跳出一个“领导背锅、线人逃生”的烟雾弹。
而最关键的,是跳出了一个“洪亮犯错”的处分记录。
这不就正中下怀了吗?
问题来了:谢鸿飞,为啥要拉洪亮垫背?
有仇。
他早就看不惯洪亮,心里那点小算盘,全在比较。
他出身农村,一辈子苦熬,干到副主任,再往上一步都难;而洪亮呢,年轻气盛,靠着老丈人关系,一路横推进专案组,还动了他的奶酪。
他心里憋着那口气——“你也不过如此。”
这种情绪一旦爆表,人就会想报复。
尤其是当他知道,自己已经保不住自己了,还不如拉你一起下水,让你知道“你的正义,也就这么回事”。
他利用了洪亮的信任,甚至“临死前”还阴阳怪气让他转告江旭东——这话不是说给江听的,是说给洪亮听的:你终归是我们江家的人,不管你查得多起劲,你逃不出这个局。
洪亮,听懂了,却来不及了。
被处分、被调离、被冷处理。这波沉底,是一整个“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那谢鸿飞,为啥不跑路,而非要跳崖?
他想保的人,不是自己,是他背后的“保护伞”——江旭东和禹天成。
这俩人是谁?东平最硬的天花板,一个政法大佬,一个企业大鳄。谢鸿飞自知活不成了,干脆来一场“忠诚体面局”。
他很清楚,只要自己不招,这俩人还有转圜余地。而如果自己一开口,他们就跟陈胜龙一个下场——被清理。
所以,他不说、不跑、只跳。
给江旭东送个人情,也顺便赌一把:你将来要是安然无恙,别忘了照顾我老婆和老娘。
结果还真如他所料:他跳崖后,组织还给出了“抚恤”暗示,老婆和老娘没人敢动。
谢鸿飞的算盘,打得极响。
更狠的是,他这一跳,还让李人骏“莫名其妙”立了功。
王彧死前,临死托孤,把最关键的线索告诉了李人骏——江旭东的儿子江远,与禹天成私下合作。
这本来是个炸裂线索,按理说应该第一时间报告。但李人骏没说,而是憋到去祭奠乔振兴的时候,才悄悄告诉洪亮。
为啥那时候说?
因为他想看看洪亮会不会“动手”查自己老婆一家。
他赌了一个情感冲突,也赌了洪亮的职业良知。
而这份“拖延”,无心之中反而给专案组制造了“情报真空期”,让江禹二人放松警惕,才有了后续那场“陈胜龙被清理”、“录音曝光真相”的爆炸走向。
也就是说,谢鸿飞死了,李人骏没动,结果还真让正义顺藤摸瓜捋下去了。
这也太讽刺了。
整部剧看到这,观众其实最难受的不是大反派太坏,而是正义之人太惨。
乔振兴,是为了真相死的;
洪亮,是为执念背锅的;
秦峰,是为证据倒下的;
周梅,是为清白被霸凌的;
结果,真正“化险为夷”的,不是这些赤胆忠心的人,而是那些“犹豫了一下”、“等一等再说”的人。
这,才是真正扎心的地方。
很多人觉得谢鸿飞死了,是一种惩罚。
但如果你从他的立场看,那反而是“最好的退场”:保住了亲人,送了个人情,毁了仇人,退出了战局,顺便立了一块“沉痛悔过”的牌坊。
而洪亮呢?
他赢了案件,输了人生。
这,就是《以法之名》最狠的一刀——跳下去的不是谢鸿飞,是洪亮一整个清白的职业生涯。
他成了“体制里面那个信得过的人”,可信得过,有时就意味着——你是最容易被牺牲的那一个。
你不会反扑,不会反咬,不会记仇,最多拍拍屁股走人。
这世道,正义不一定输,但总是最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