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官媒点名批评的6部烂剧,侮辱观众智商,没看过的恭喜成功避雷
创始人
2025-07-06 09:44:15
0

前段时间短剧《麒麟送子天降喜福》因为荒诞离奇的剧情上了热搜。

说的是女主意外怀上“龙种”,临盆时遇“天降祥瑞”,为皇上诞下99个儿子,没看错就是一胎生99个,孩子被成堆摞起神似一盘肥牛卷,把观众雷得外焦里嫩,后续这部剧被下架了。

严重脱离常理和违背基础认知,为了博取流量和关注度不择手段哗众取宠,《麒麟送子天降喜福》被下架一点都不冤。

这些年因为剧情离谱、歪曲历史、抹黑原型、价值观导向存在问题而被官方痛批的剧不少甚至有的还被下架了,比如本文说的这几部简直是烂得没边,侮辱观众智商,没看过的算是躲过一劫。

《雷霆战将》

当年开播之时剧方打着青春版《亮剑》的名号做宣传,简介是这么写的:以李云龙主要原型王近山将军等英雄故事为模板,全新创作的青春版战争史诗力作。

然而看过剧的观众和李云龙本人内心OS是这样的↓

剧情有多离谱呢?八路军住豪华别墅,全员衣服剪裁得体,干净整洁,两大抗日将领带头抹发胶,头发丝滑得苍蝇上去都站不住脚,战地护士妆容精致身穿丝袜高跟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民国时装剧。

抗日将领大白天在大马路上众目睽睽之下抛媚眼撩妹。



敌人都打到家门口快把房顶掀了,将领还在气定神闲地喝咖啡,即便上了枪林弹雨的战场也是雪茄不离手,美其名曰士兵看到他抽雪茄心就不会乱了,全程耍酷装帅,丝毫没有战争的紧迫感。





把艰苦卓绝的抗战史拍成偶像剧是对历史的严重扭曲和对革命先烈的丑化,不出意外引来观众的集体抵制: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胜利不是给你们拍成玛丽苏的!

官方媒体也下场痛批:对历史缺乏敬畏,对观众不负责任。

最终《雷霆战将》播到一半就被紧急下架。

《东八区的先生们》

这部剧张翰一人身兼编剧、制片和主演三职,自称是他“十年磨一剑的诚意之作”,开播前号称中国版《绅士的品格》,然而一经开播便引来铺天盖地的吐槽。

四个老男人老黄瓜刷绿漆演大学生已经是它最不值一提的缺点了,全剧处处充斥着尴尬、油腻、悬浮,最让人恶心的是存在各种冒犯女性的情节,看得人极为不适。

比如把泡到外国女性称之为“为国争光”,“瘦的好看胖的好使”,“要在你的带领下走进你的深处”等猥琐露骨的台词频频出现,张翰王晓晨上演的扯内衣带、袭胸式扶人的低俗情节更是让观众想替王晓晨报警控告职场性骚扰的程度。

烂得毫无下限,看过的人都想寻求一双没看过的眼睛。

人民网评也发文痛斥十年打磨的“诚意之作”在哪里。

最终在一片骂声中播完后就立马下架了。

《娘道》

这部剧虽然没有下架,但是引起的争议不比被下架的剧小,内核价值观堪称有毒。

《娘道》篇幅高达76集,不过剧情六个字就能概括——生儿子的故事。

女主角瑛娘前几胎生的都是女儿,为了盼来一个儿子给女儿们取名“招娣”、“盼娣”、“念娣”,一直没生出儿子的瑛娘觉得非常愧对丈夫,后来她生儿子难产,为了保住儿子命都可以不要。

儿子就是她的命根子,后来的瑛娘甚至为了儿子挡了一枪。

女主角可以说是集封建糟粕于一身,自卑自贱,毫无独立人格,信奉三从四德,男人是天,女人的职责是传宗接代,重男轻女,母亲必须为儿子牺牲一切等信条。

除了生儿子,其他剧情也是槽多无口,比如女人生来就是要嫁人、婆婆可以任意打骂儿媳,女人要恪守妇道等。

就很难想象都21世纪了居然还能在电视上看到不带批判反而是赤裸裸宣扬封建糟粕的电视剧。

《中国妇女报》发文痛批:三观不正,宣扬“生儿子是女人最大的价值”,过度表现男尊女卑,歌颂女人的花式跪姿等封建糟粕。

《如懿传》

这部剧是投资3个亿拍出来的大制作,打着历史正剧的旗号却毫不尊重历史。

违背历史常识的剧情随处可见,如皇帝登基走丹陛石、宫女可以掌掴贵妃、妃子向太监嬷嬷侍卫行礼,剧情逻辑混乱,女主极致双标,宣扬嫡庶尊卑,大量血腥受刑镜头,以及各种怀孕流产打胎的情节。

更重要的是把历史原型孝贤皇后、继后和令妃都黑了个遍。

官媒发文批评:《如懿传》你先看轻了观众,就别怪观众看轻你

2018年播出,2020年被下架。

值得一提的是剧播的时候就被就已经观众吐槽一波,本来舆论都已经平息,奈何下架之后有人将之美化奉为沧海遗珠不断鼓吹,一系列事件后终于在2024年全面翻车,迎来更大规模的吐槽持续至今,长尾效应堪比《甄嬛传》,只不过是黑红。

《我叫刘金凤》

这部剧要不是剧中演员说汉语还以为是部日剧呢,明明是中国古装剧,偏偏满屏的日本元素。

女主角穿着日本樱花和服,男主角不穿黄袍龙纹而是穿蓝袍菊纹。

官员戴的帽子是日本特有的官帽,穿的衣服也是日本的“狩衣”。

脚下踩的是木屐。

皇帝身边的随从戴的帽子与日剧《源氏物语》中的一模一样。

不光造型就连吃的都是寿司,还特意强调是大补之物。

但凡抄错一点都不可能如此还原日本大河剧,都已经这样了剧方还嘴硬辩解融合多元文化。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此剧遭到观众集体抵制,广电总局更是结合近几年频出的“以倭代华”等现象召开座谈会,明确指出古装剧不得随意化用、跟风模仿外国风格样式。

随后《我叫刘金凤》就被下架了。

以上提到的这6部剧各有各的槽点,“魔改”“扭曲历史”“抹黑原型”“不良价值观”等表象的背后是缺乏敬畏心和对观众的不尊重,被官媒痛批和下架一点都不冤,也算是对这种乱象敲了警钟。

观众不是回收站,什么馊饭都咽得下,也希望编剧和制作方能好好打磨作品,多用点心,不要再生产垃圾来侮辱观众智商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用数字孪生推演洪水演进,迭代优... 每经记者|周逸斐    每经编辑|陈 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非常震撼 国安家好” 香港市... 转自:上观新闻在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之际,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母舰山东舰,导弹驱逐舰延安舰、湛江...
住房城乡建设部:持续巩固房地产... 转自:经济日报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住房城乡建设部调研组近日赴广东、浙江两省调研。调研组表示,促...
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加速:一场... 每经记者|可杨 杨煜    每经编辑|董兴生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正从看不...
“丹娜丝”加强为强台风级!预计... 转自:福州晚报台风最新消息今日17时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加强为强台风级台风“丹娜丝”将以每小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