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不能比着“雷人”(锐见)
创始人
2025-07-04 07:15:50
0

​张明瑟

“一胎99子”,微短剧又出“雷作”。女主角因怀上皇子,临盆时天降祥瑞,接连生下99个娃,叠放成“金字塔”送进皇宫……网友吐槽剧情,话题冲上热搜,平台火速下架,再次引发关于微短剧发展的关注与讨论。

“剧情翻车”折射出一些创作者“卷”符号、造奇观、博眼球的“比雷”心态。细看不难发现,该剧情节拖沓、台词重复、人物“降智”,开头的“一胎99子”是唯一的“记忆点”,只为博取点击量。

这背后是唯流量论在作祟。相关报道显示,该剧下架前播放量超4000万,确实“收割”了流量。在一些创作者看来,视听产品类型多样,观众注意力格外有限,只能出“奇”制胜,靠“脑洞”打通流量出口,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则统统让位。你腰缠万贯,我就万亿家财;你有特异功能,我有逆天绝招……久而久之,“比雷”成了一条赛道。

文艺作品从来都欢迎想象力,但想象力要发挥推动剧情、塑造人物、表达主旨的作用。孙悟空“72变”,对应着生动的形象,关乎克服艰难险阻的故事,也蓄积着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叙事能量。反观一些雷人情节,没有合乎逻辑的背景设定,也不关涉形象塑造,甚至与主旨风马牛不相及。被这些炸裂的概念、情节、噱头吸引而来的观众,越看越不知所以,深感“被忽悠”。

我们不必以名著的高标准要求微短剧,但注重内容质量的创作导向必须一再重申。已有从业者呼吁,流量思维不能代替创作思维,别让个别作品“翻车”阻挡行业成长。研究者也在找原因、提建议:起初单一的投流、分集付费模式,助长了流量至上的趋势,加入分账模式、会员模式、广告赞助模式等,有望突破“唯流量论”的创作茧房。

打破“比雷”的恶性循环,为观众提供优质内容选择,需要营造良好的创作传播环境。当前,微短剧行业进入提质升级期,相对于多达6.62亿的用户群体和成千上万的作品基数,精品的数量和比重还有待提升。面对“比雷”现象,只有制作方、传播平台、监管方一起努力,激浊扬清,持续鼓励“走心”的创作,才有望根治顽疾。

微短剧还是新生事物,当精品化共识一次次转化成叫得响、立得住、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创作的标杆就会立起来,引领微短剧行业向上向前,形成健康繁荣的局面。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4日 20 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别让错误跑步伤了身 这些要点你... 转自:央视体育  跑步  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  看似简单  但你真的跑对了吗?  对此  专...
业内人士:安普瑞斯电芯几乎覆盖... 【业内人士:#安普瑞斯电芯几乎覆盖所有主流品牌#】#充电宝安全问题为何被挤到边缘# 6月26日,中国...
甘肃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   新华社兰州7月4日电(记者张玉洁)甘肃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4日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 ...
日军杀害杨靖宇铁证图集公开 传... 转自:总台环球资讯 #日军杀害杨靖宇后在头颅前合影#【#...
游族网络涨2.02%,成交额2... 7月4日,游族网络盘中上涨2.02%,截至13:28,报12.13元/股,成交2.46亿元,换手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