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因素关涉欧洲“战略自主”
创始人
2025-06-14 11:21:07
0

香港《南华早报》6月12日文章,原题:为何欧洲需要通过与中国合作来结束其战略上的摇摆不定 随着美国愈发难以预测,一些欧洲国家正在考虑与中国建立务实的伙伴关系。这会促成新的三角平衡,还是会加深欧洲的孤立?

从经济多元化到外交影响力,加强中欧关系尽管具有潜在的吸引力,但欧洲仍在犹豫不决。默认的反应是向内收缩,而不是向外调整。如今,欧洲发现自己日益孤立,难以清晰地提出一个连贯的替代方案来取代对美依赖。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欧盟必须决定是否继续维持这种摇摆不定的战略。

一个正在浮现的选择是采取一种更灵活的三角战略,即欧洲有选择地与中国进行协调,目的并非对抗美国,而是为了增强自身在谈判桌上的影响力。这种关系不需要正式的联盟或意识形态趋同,只要在利益一致时进行务实协调。

一些欧盟成员国已开始探索这条道路。除了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等中国亲密的欧洲伙伴外,其他国家也已开始重新调整对华政策。欧盟之外,英国提供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案例。今年1月,伦敦和北京举行了六年来首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尽管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依然存在,但英国正在推行务实的双轨策略,与中国就共同利益进行接触。英国也在深化与欧洲邻国和美国的关系。英国追求战略自主的方式并非关闭大门,而是开辟多种对话渠道,并根据具体行业的机会量身定制。

欧盟或许可以考虑走类似的道路。鉴于成员国优先事项的多样性,一个完全统一的对华政策并不现实。一种混合模式或许更有效,即主要国家在特定领域采取主动,同时与欧盟整体目标相协调。短期内,非正式且灵活的接触有助于重建信任,探索共同点。而从长远来看,这些举措可以通过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等平台制度化,或融入多边会议之中。关键在于,这种接触并非与华盛顿保持距离,而是追求欧洲的韧性。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尽管存在分歧,但双方并无根本性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潜在的合作领域十分广泛:贸易、绿色技术、数字治理、人工智能,甚至冲突解决。

在全球动荡时期,如果欧洲能够高瞻远瞩地行事,中欧可以成为稳定支柱。欧洲再也无法承受再次陷入被动的循环。无论是通过双边渠道还是更广泛的联盟,欧洲都必须制定一项反映其价值观并增强其韧性的对华政策。(作者刘虹、克劳迪娅·阿斯塔里塔,辛斌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开源证券:电解铝权益产能提高增... 智通财经获悉,开源证券发布研报称,中国宏桥(01378)2025H1实现营收810.39亿元,同比+...
“电视剧导演高级研修班”4期导... “电视剧导演高级研修班”4期即将于9月中旬在北京开班,授课导师阵容于今日正式确定公布。在保持往期研修...
周末谈星|星盘里藏着“野孩子”... 好莱坞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最近要在伦敦西区执导一部全新舞台剧。据他在一次播客采访中透露,剧本已基本...
名单公示!福建首批遴选30名领... 最新!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公示了第一批乡村振兴领军人才人选名单30名人才拟入选,一起来看—— ...
周末男朋友祝福短信最新或202... ;一条短信,表达不了思念的所有,却带来了祝福的声音;祝你周末快乐!一杯浓郁的茶,醇在口里,甜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