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以民为本理念,增强服务群众能力,直面群众诉求,破解治理难题。近年来,射洪坝街道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推动民生服务能级与治理效能双提升,实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感”进阶。
走进射洪坝街道鳌山国际小区内,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规划整齐,电动自行车有序停放充电,地面干净无杂物。曾经,这里的居民面临着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难题的困扰。
据了解,鳌山国际小区建于2014年,共有953户居民。随着近年来电动车数量激增,原有的停车场所和“勉强能用”的充电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对于居民集中反映的诉求,街道高度重视,立即将电动车安全管理纳入街道重大民生实事项目清单,联动社区开展多轮实地调研,在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后,遵循“便民、安全、不扰民”原则,最终决定在小区中庭位置新建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
射洪坝街道应急办主任 曾令君:我们为电动车充电场所增设了自动喷水灭火设施,如果这个场所发生火情,可以减轻火情的蔓延和减少火情带来的损失。
鳌山国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配备20台充电设备,共计40个充电孔位。投用后,鳌山国际小区飞线充电、入户充电现象彻底消失,居民还主动参与场所维护和安全监督,文明停车成为新风尚。
居民 马英:修建了以后,大家都比较有序到这里来充电。我们通过街道和业主共同参与,共同选址在这个地方,我们大家都还是比较满意,对大家的安全和生活有保障。
电动车治理看似小事,其实是关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心头大事”。近年来,射洪坝街道系统总结鳌山国际小区电动车停放充电治理经验,通过示范引领,推动文卫花园、园艺场B区等小区优化电动车停放充电管理,实现了辖区同类问题治理效能整体提升。
鳌山国际小区从基层“治理痛点”到社区“文明亮点”的转变,生动印证——坚持问需于民精准破题、集智于民系统解题,正是解锁“关键小事共治—治理成果共享—文明风尚共建”现代化治理闭环的核心密钥。
射洪坝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文君:我们将持续深化“小切口”模式。系统总结电动车治理的成功经验,推广到辖区其他小区,并拓展应用到市容环境提升等更多民生领域。不断完善“共治”机制,进一步畅通居民议事、监督、反馈的渠道,强化街道、社区、物业、居民多方联动,激发自治活力,让更多“关键小事”在基层得到高效化解,让群众“三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记者 | 唐艺月
编辑 | 叶雨舟 罗玉蓉
责编 | 胡禹
审核 | 夏渝喜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涉及版权、新闻线索等事宜请联系028—272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