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不出门、不上班、不社交,如果你感到焦虑,来看看这个“废物”的人生吧
创始人
2025-06-09 10:00:35
0

有人是强者,有人是勇者。
而有人觉得,自己是弱者。

看了一本只有1万字的电子书,纪实类的,叫《一个人可以废物到什么程度》。

一股博人眼球的自媒体标题味儿,但别说,只要你想躺平,都忍不住想从这个书名里找点惺惺相惜。

20来分钟,就看完了,给我带来的情绪风暴,却难以平息。

故事主人公叫李树,他在出租屋躺了三四年,不打工、不出门、不社交,除了睡觉就是看电视、刷手机。

存款花完了,索性买了顶400块的二手帐篷,露宿郊野,继续躺平。

李树的“厨房”

一把坏了的电水壶就是炉灶,菜板是块破瓷砖,两个5L矿泉水瓶子装着公园打来的生活用水。

他每天只吃一顿,精准控制在日落时分,保障白天不会饿坏,晚上不会饿醒。

这日子,在咱普通人看来,过得是稀烂!

我们总喜欢正确的理性,会认为李树消极“堕落”,活得毫无生活质量,必然会为困窘现状而懊悔自己当初的不努力。

但他却说:

“我时常感觉到穷,但并不感觉到苦。”

没有精神上的落魄、流浪的愁苦,抱着猎奇和审视的心态窥看了李树的故事后,反而狠狠地共鸣了——

和平凡的自己以及平庸的生活和解,哪怕是摆烂,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承认吧,多数人都一事无成

这是一个慕强的社会。

但多数人,注定是一事无成的。

长相平平、能力平平、学历平平、家世平平……螺丝钉一样存在于这个庞杂的社会机器里。

所以,我们一边不甘一边妥协,蛰伏在网络的罅隙里去窥望那些上层的浮光掠影、底层的逆天改命。

在别人精心展示的片段里,感叹一下金钱的魅力、世界的参差。

那些标榜“底层逆袭”的人设,往往能打动一众粉丝,这些忠实的拥趸者,不过是在那些励志的故事里,给自己平庸的现实添上一些微妙的奢望罢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说自己拼尽全力,无奈现实所迫,才苟且生活。

李树至少诚实。

他大专毕业后,做过发动机检测师、App运营、市场推广,但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应酬和交际让他疲于应对。

他想过做汽修厂学徒,但工资太低;想报个培训班,但差点被骗;想上网自学技能,但太难了便偃旗息鼓。

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写网文变现,每天日更,写了十几万字,可没什么人看,慢慢也没了心气,忍不住去刷手机打游戏,看着空白的文档,他会痛恨地狠狠抽自己耳光。可实在写不出来,也就放弃了。

“你真的努力对抗过命运吗?”

对于这个问题,他倒很坦荡:

“好像也只是敷衍地挣扎了一下,就像打游戏,被对方压着打时,总是很快就会投降……我承受不了那种压力,面对大多数挫折,我想转头就走,避开它,抛下它,忘记它。”

确实,情愿对生活怀以悲壮的痛楚,也不想如此深刻地剖白,普通人通常很难面对真实的自己。

说了多少次的减肥,因为坚持不住放弃了;

酝酿了许久的学习计划,推说太难就不提了;

整理好的阅读书单,借口太忙也就搁浅了;

定下每月的存款额度,却控制不了消费欲作罢了;

想提升自己换一份更好的工作,想到未知的后果和压力便退缩了……

哪怕小到不熬夜,都会一次次做不到!

偶尔的坚持,敷衍一下自己,好像就真的“拼尽全力”努力过一般,让自己继续心安理得地苟下去。

李树说“世界上有人是强者,有人是勇者,而自己是弱者,没有什么才华与天赋,也没有强悍的意志力对抗世界,于是索性放弃了。”

自律是一种能力,坚持是一种品格,迎难而上更是一种可贵的勇气。

不具备这些品质,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因为寻常的生活也好、工作也罢,普普通通就能对付了。

家庭的责任之下,像李树那样完全放瘫并不现实。

但承认自己没什么能力,允许自己一事无成,却是最容易与当下和解的事。

轻松些,生活本来就没那么多意义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

“深刻也可能是一种病,如果它不能帮助你更热爱这个世界的话。”

人们喜欢把一切行为活动都意义化,从而逃避虚度光阴的空虚感和罪恶感。

爬山不能只是爬山,而是将登顶设为一个目标,攀爬视作磨练意志的过程。

看书是要有收获的,看电影是得有感想的,旅游是要去感受世界的……

似乎不附加这些,就是在混吃等死、贪图享乐。

在彻底躺平后,李树用“轻松”二字形容他当下的心境。

“可以光明正大肆无忌惮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耍手机,打游戏,看视频,内心就好像卸下了一副重担。”

他会不厌其烦地花费两三个小时去做一顿饭,用保温杯擀面皮、饭盒压饺子皮,葱姜蒜香菜小米辣都备齐;

他会守在公厕的插座旁两个小时给充电宝充电;

他会仔细清理帐篷周围的生活垃圾,哪怕那不过是片灰败的废墟。

在“正常人”看来,李树的日常,围绕着温饱的本能,简直是对人生的浪费和挥霍。

李树的帐篷

正如奥威尔在《巴黎伦敦落魄记》里所写:

“真正到了贫困潦倒的地步,会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几乎感到愉快,你动不动就说什么沦入底层——好了,这就是底层,你到了这里,你受得了,很多焦虑因此而消除。”

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但得不到,才会感觉到苦。

一个人一无所有、一无所求,他反而坦然了。

欲望没能满足而痛苦,欲望得以满足而空虚,人们如钟摆受困于两者之间,从而不断地去给生活填充意义。

托尔斯泰说“生活是没有意义的,这才是真实情况”。

你吃饭、工作、睡觉,你逛街、购物、运动,你恋爱、结婚、生子,日子推着日子,你必然地成长、老去、死亡,这些必须要赋予价值吗?

于普罗大众而言,这些人生日常改变不了世界、推进不了历史,小人物没那么多宏大叙事,琐碎的当下,构成了每个普通人平凡的一生。

所以,别在意义里内耗。

吃就是吃,感受食物的味道;运动就是运动,单纯想动一动;看没营养的书,刷无脑的剧,要什么深刻反思?发个呆、犯个懒、放个瘫,有何不可?

和父母聊一聊天,和孩子闹上一闹,和朋友聚上一聚,所有的情绪,所有的感受,都属于你自己。

生命的意义就是这样,你认为这样做有意义,那就是你生命的意义。

别内耗,接受一切无聊与平庸

当代人的精神内耗,无非是卷也卷不动,躺也躺不平。

个人不愿以一个“正常人”的角度,去指摘李树选择的生活方式。

他不否认自己的懦弱无能,也不打算去奋起拼搏。

生活给以重压,不如顺势被撞到并躺平,你得承认,全然放弃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他说“很多人觉得可能活成这样也没什么意思,但我觉得只要有意识,我就想一直活下去,哪怕我是植物人,我也想一直活下去。”

李树可能也没意识到,他正用存在本身的意义去抵抗欲望与虚无

想到《山月记》里,主人公李徵因为高不成低不就,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逐渐崩溃,化身成为一头猛虎,在山林里奔跑逐渐失去人智。

多年后,猛虎李徵遇到昔日同窗,已经功成名就,他突然短暂清醒,说出悔恨的自白: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其实我哪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无非是害怕暴露自己才华不足之卑劣的恐惧和不肯刻苦用功的无耻之怠惰而已。

李徵只能重新匿入山林,任由仅存的人性消散,清醒的认知是痛苦的,混沌于世少却多少烦恼。

如果李徵在做人时,认清自己,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无聊与平庸,不去无休止的内耗,就不会被精神的痛苦而压垮堕化成虎,无法再见妻儿家人。

北野武说过:“我们终有一天,要学会和自己、和这个世界达成和解,无论它在你看来是美丽或丑陋。”

李树的后来不难搜索到,他重新回归到生活,像每个正常的普通人。

人生无非活法不同,带着体验完成这个生命的过场,接受并承担一切,就足够了。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

参考资料:谷雨实验室 张月《一个人可以废物到什么程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隆科多辅助雍正顺利继位,登位后... 先讨论一下雍正继位全过程中,隆科多有哪些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康熙皇帝六十...
乾隆一直以来风流成性临幸宫女无... 乾隆为什么能成为活的最久的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
诸葛亮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关... 还不知道:关羽一死为什么诸葛亮让刘备处死刘封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揭秘:宋朝士大夫和底层百姓之间...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朝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代以市民文化发达著称,文艺趋向于市俗化...
手握30万雄兵的老十四胤禵,为... 众所周知,康熙是一个寿命很长的皇帝,也正是因此在他的人生中有很多儿子,据悉康熙共有35个儿子,但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