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虽然只是一部小说,甚至许多时候与真正的历史有不小的差别,但由于作者对人物描写比较细致,以至于许多读者就算没看过相关的历史,也能把三国之中的许多人物形象熟记于心。
比如刘备。
现在只要一说起刘备,且不管历史上真正的刘备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首先想到的刘备形象,就是双耳垂肩、双手过膝。
甚至,因为小说《三国演义》的关系,也让许多人觉得刘备后来虽然成功成为皇帝,也是依靠自己的哭功得来的。
关于刘备的哭,虽然在小说当作有多处描写,但是有一段描写,似乎是被作者刻意淡化了,只是在书中一语带过。但这段被刻意淡化的情节,却被后世诸多文人嘲笑千年。
嗨!大家好!我是虫子天下!只谈小说,不谈历史!
话说,当刘备从刘表儿子手中得到荆州之后,东吴也对荆州虎视眈眈,在诸葛亮和周瑜多次交锋之后,刘备总算表面上答应在夺取益州之后,就可以把荆州还给东吴。
可是,当鲁肃带着当初刘备的承诺找到刘备,想让刘备兑现诺言的时候,刘备就在诸葛亮的怂恿之下,在鲁肃的面前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哭戏,而所谓的刘备用哭得到荆州,正是基于此。
对此,书中是这么写的:
孔明曰:“有何难见?当初我主人借荆州时,许下取得西川便还。仔细想来,益州刘璋是我主人之弟,一般都是汉朝骨肉,若要兴兵去取他城池时,恐被外人唾骂;若要不取,还了荆州,何处安身?若不还时,于尊舅面上又不好看。事实两难,因此泪出痛肠。”孔明说罢,触动玄德衷肠,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
这段描写很长,绝大部分是诸葛亮述说刘备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但诸葛亮的述说,却真正的戳到了刘备的痛点,所以刘备瞬间由原来的假哭,变成了真正的痛心疾首的放声大哭。
估计诸葛亮也没想到刘备会真的痛哭流涕。
但是大家仔细看,这段描写虽然长,但对刘备真正的痛苦,描写的很少,就只有寥寥几个字,很明显这是作者在刻意淡化刘备的真苦,而让大家觉得这只是刘备在遵从诸葛亮的计策罢了。
只是这一刻意淡化不要紧,就让许多读者觉得刘备从始至终都是假哭,而从没有真正的哭过。
于是乎,刘备用哭,尤其是用虚情假意的哭来夺取天下,瞬间就被作者的刻意淡化给实锤了,现在的我们,每一次提到刘备,不首先想到的就是刘备的哭吗?
于是乎,后世的许多文人也根据罗贯中的小说所描写的故事情节,对刘备的哭进行各种的添油加醋,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对刘备夺取天下手段的嘲笑。
虽然罗贯中在写小说的时候,摆明了是尊刘贬曹,但这一段刻意淡化的情节,却无形当中对刘备的形象起到了负面影响。
试想一下,如果罗贯中不是刻意淡化,而是重点描写,还至于被后世文人嘲笑千年吗?
你们觉得,虫子天下说得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情况呢?请留下你的评论!
下期预告:周瑜不懂诸葛亮,诸葛亮却把周瑜看得明明白白,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欢迎关注虫子天下,持续更新更多关于文学故事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