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国独立建国以来,已经经历了246年的历史,这段时间里它卷入了超过200场的战争,诸如独立战争、谢司起义、美墨战争、第二次美英战争、南北战争、美西战争、美菲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格林纳达战争、巴拿马战争、海湾战争、索马里内战、波斯尼亚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内战以及叙利亚战争等重大冲突。在这246年的历史中,只有短短19年是没有卷入任何战斗的。纵观美国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要么是在战争中,要么正处在战争的前沿。尤其是二战之后,美国的对外战争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二战之前,美国与其他强国,如英国、德国和日本,都有过激烈的冲突,但二战之后,美国几乎没有再与任何真正的强国进行过正面军事对抗。二战前的美国,虽然经济强大,但并不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二战前,虽然美国已经是全球经济和军工生产的领导者之一,但由于长期实行孤立主义政策,它很少参与美洲之外的冲突。由于没有任何美洲国家能威胁到美国的安全,所以美国在战前并没有迫切需要增强军力。直到1939年,美国陆军的兵力仅仅有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且这些兵力都不完全,整体兵力不到10万人,甚至还不及一些小国如罗马尼亚。那时,美国的军队规模较小,且机械化程度也很低,陆军仅有300辆坦克,这甚至比当时波兰的坦克数量还少。事实上,那个时期的美国军队仍然是一支半机械化、半骡马化的部队。尽管如此,美国的军工潜力却远超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其庞大的工业基础上,这使得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了持续战争的独特能力。1940年时,美国有着1.32亿人口,年钢产量6070万吨,发电量约1780亿千瓦时。
美国正式参战是在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之后。即使在未参战时,美国的工业产能已经远超当时的德国、日本和英国。参战后的四年内,美国的军工生产能力膨胀了19倍,到1944年,美国的军火产量已是德国的2.5倍、日本的6.7倍。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美国建造了近7000艘舰艇,其中包括150艘航母、10艘战列舰、近500艘护卫舰和349艘驱逐舰。二战结束时,美军的军事能力与战争初期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凭借如此强大的生产能力,迅速崛起为全球头号军事强国。今天,美国拥有无可匹敌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并通过其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战略运输机、战略轰炸机、两栖攻击舰及航母等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军力投送至世界任何地方。同时,美国在现代电子信息战领域也占据着核心优势。
二战期间,美国虽然并非全球最强的军事力量,但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赋予了它将战争推向最终胜利的潜力。在其他参战国逐渐削弱的过程中,美国的实力不断增长,这也使得它在二战后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如今,美国在经济实力和战略物资储备上仍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美国的3.3亿人口中,大约有1.55亿人属于青壮年劳动力,同时它还拥有全球最多的跨国公司。美国的农业生产也已实现机械化,2009年有220万个农场,耕地面积达到9.2亿英亩,而美国在全球粮食产量中占比高达16.5%。此外,美国石油储备达到了139天,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美元的全球霸权和巨大的黄金储备为美国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帮助其维持对外战争的能力。
然而,尽管美国是全球头号军事强国,它一直避免与其他大国直接发生军事冲突。例如,美国与南斯拉夫、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的战争几乎都是与较小国家的对抗。美国与俄罗斯等大国的博弈更多是在外交和经济领域进行,通过拉拢北约和欧盟等盟友,向俄罗斯施加经济压力,而非直接进行军事冲突。美国在历史上与中国的朝鲜战争虽然有过交锋,但当时的中国并未被视为全球强国。实际上,正是通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才树立了令美国敬畏的形象。
从二战后来看,美国并未与任何真正的强国发生过正面冲突。如今,美国采取更多的贸易战和经济制裁等手段与大国进行博弈,而避免直接与它们发生军事冲突。这种避免与大国正面交战的策略自二战后逐渐成型。在二战之前,美国与德国和日本等强国的对抗成为它崛起为全球霸主的途径。而随着美国成为全球霸主,战略重点转向如何维持这一地位。与军事强国的对抗充满风险,任何一次失败都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而一旦投入军事行动,结果往往无法预料。
美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但这些先进武器在与其他强国作战时可能并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核武器的威慑力在面对其他有核国家时显得不那么有效,因为一旦使用核武器,必然会引发对方的报复性核打击。因此,尽管美国拥有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但与大国作战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历史上,美国在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也曾面临过战场上的失败,尤其是与大国作战可能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力消耗。与实力较弱的国家作战,能够大大降低失败的风险,也有助于避免国际局势的剧烈波动。
从国内的政治角度来看,美国对战争的支持也极为敏感。如果战争进展顺利,国内会广泛支持;但如果战争进程不顺,且损失惨重,国内反战情绪就会迅速蔓延,迫使政府做出战略调整。越南战争后期的反战潮就成了美国加速撤军的推动力。因此,选择与实力较弱的国家交战,既能减少战争的不确定性,又能避免长期的国际对抗和内政的不稳定。这也解释了为何二战后,美国在与朝鲜、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等战争中,始终避免与大国展开直接的军事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