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伟民||为何是“浊酒”
创始人
2025-05-06 10:01:13
0

为何是“浊酒”

巩伟民

“一壶浊酒喜相逢”“浊酒一杯家万里”……在传统诗词中,“浊酒”是一个频繁出现而让人难以忽视的意象,从唐诗宋词到明清诗歌再到近代诗歌,常有“浊酒”出现。何谓“浊酒”?它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有哪些意蕴?在文学的经典化过程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

农耕时代,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粮食除了满足人们日常饮食需要,已经有了富余,人们开始用谷物酿酒。儿时,山坡地多,田间塄硷、砭道上到处是柿子树,到了秋冬季,漫山遍野柿子红,摘回来一部分,爷爷用柿子酿酒,把稻皮、谷糠、柿子均匀搅拌加热,放入瓮中,加曲发酵,然后盛入大铁锅,顶端上盖,放一个铁鏖,里面注入冷水,低温慢酿,后逐渐加大火势,温度达到一定程度,酒蒸气遇到了冷锅,凝成的酒滴顺鏖下斜面滴到勺子里,就是酒了。这看起来混浊的酒可直接饮用,乡间俗称“腊酒”“黄酒”或“浊酒”。在唐诗中,“浊酒”又叫“蚁浮”“浮蚁”“醪”。“浊酒”酿造工艺简单,相对酒也寡淡无味、度数低,一般百姓家庭都可酿造,通常饮酒都用粗瓷大碗,一饮而尽。影视剧中,无数英雄豪杰,临行前热血沸腾,酒是壮志豪情、视死如归的象征。

与“浊酒”相对的则是“清酒”,它选用的原材料不同,如大米、小米、玉米、大麦、高粱等黏性小的粮食酿制、蒸馏而成,酒精度高、糖分少,色泽相对清透,饮用无须过滤,酿造“清酒”的工艺复杂,“清酒”醇香甘洌,价格不菲,在古代通常为贵族享用。

甲骨文中就有了“酒”的记载,《周礼》则是较早记录“浊酒”的典籍,同时将酒分为“五齐三酒”,其中“五齐”是相对于“清酒”而言的“浊酒”。酒最早用来祭祀,形成酒文化,众多文人参与到酒文化的构建和推介之中,“浊酒”作为一种意象比起“清酒”,更代表大众趣味和平民气质,诗歌中“浊酒”更为读者所熟悉,诸多带有“浊酒”意象的诗歌,因成为文学经典而被广泛传播。

唐代以后,“酒”频繁进入诗文之中,成为一种表达情绪的独特依托,诗仙李白他喜用酒作比。如,“兰陵美酒郁金香”“金樽清酒斗十千”,其中“清酒”不仅彰显出李白张扬奔放的生命力,体现他浪漫的人生态度和诗学风格。

但显而易见,诗人更喜欢写“浊酒”,以此表达经历困境后孤苦郁闷的情绪。比如白居易在《快活》诗中写道:“可惜莺啼花落处,一壶浊酒送残春”。杜甫名作《登高》,诗中写道:“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出他的落寂与困顿。杨慎的《临江仙》添加在《三国演义》的开头,其中“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表达了一种历尽世事沧桑后的豁达。李叔同在《送别》一词中用“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绪,“浊酒”与“别梦寒”共同营造一种孤寂的氛围。

“清酒”和“浊酒”都表达个人情绪,但“浊酒”被赋予了一层沧桑的意味。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和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就是典型的例子。清末梁启超诗句:“满船沉睡我彷徨,浊酒一斗神飞扬”,表达对家国眷眷之心。秋瑾诗中写道:“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表达希望杰出人才携手救国的殷殷期待。

由此可见,酒是岁月的佳酿,在历史的长河中潺潺流淌,散发迷人的芬芳,醉了无数英雄豪杰,晕染了无数墨客文人诗篇。中国诗酒文化中的“浊酒”,意象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生相伴。诗人创作诗文之时,将“浊酒”意象融入其中,使得带有“浊酒”气息的诗文,形成独特的文学氛围,也以“浊酒”为纽带,形成一种经典的中国美学风格,传承至今,影响深远。

(编辑 吕丽霞 薛海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南京交通...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单招自主招生计划1050名,专业15个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苏省人...
最新或2023(历届)南京铁道...  单招自主招生计划900名,专业16个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公办、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学校始建...
最新或2023(历届)江苏食品...  单招自主招生计划1140名,专业26个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教育...
最新或2023(历届)江苏海事... 单招自主招生计划1045人,25个品牌专业  65年的办学历史,底蕴深厚;25个优势专业,特色鲜明;...
最新或2023(历届)江苏农林...  单招自主招生计划1170名,37个专业  学院创建于1923年,是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国家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