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舰和镇远舰在刚生产出来的时候确实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铁甲战舰,也是亚洲排水量最大战斗力最强的两组铁甲战舰,但并不是世界上最强得战舰,至少英国的英弗莱息白级战舰能够对这两艘战舰形成绝对的实力压制。
在定远舰和镇远舰生产出来之后不到10年,这两艘战舰的设计理念就已经被淘汰了。在甲午战争之时,这两艘战舰虽然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排上名号,但动力系统和火力系统已经完全落后的一个时代。就像现在的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在世界范围内能够排上前5名,也是我国最强大的水上力量,但是与美国的福特级相比就差远了。
定远舰和镇远舰是清政府买的最大的两艘铁甲战舰,也是清政府所购买的最后两艘大型战舰。从洋务运动开始,清政府就尝试着从欧洲这些海上殖民大国来购买一些军舰壮大中国的海军。
虽然晚清时期的清政府比较贫弱,但毕竟瘦死骆驼比马大,经过洋务运动之后清政府的税收也有着明显的提高。尤其是被迫开放的一些通商口岸,虽然被外国人把持了一部分税收,但清政府的总体收入也涨了一大截。
而且当时购买战舰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贵,就比如说定远舰和镇远舰这两艘战舰的总共花费还不足400万两银子,当然这两艘战舰也确实稍微低于了市场价。
清政府在购买镇远舰和定远舰之前原计划是从英国和美国订购战舰,毕竟英国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大国曾击败过清政府,因此清政府对于英国的战舰打造还是比较认可的。
不过当年英国政府对待清政府并不真诚,经常拿一些不入流的战舰忽悠清政府,于是清政府便开始将眼光放在了欧洲其他的造船厂。
——当时李鸿章经过考察之后选定了德国的造船厂,定期购买了这两艘排水量达到7000吨的定远舰和镇远舰。而且当时这两艘战舰上还装备了德国最先进的动力系统,以及克虏伯公司所生产的大炮。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这两艘战舰的长度达到了94.5米,宽度18米,吃水量为6米,满载量达到了7670吨,单从这个尺寸看已经是亚洲最大的战舰了。
这两艘战舰上还配备有8个大型的蒸汽机,最高输出功率达到1200瓦,最高航速达到了15.4节。而且这两艘战舰设计的时候也参考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英国英弗莱息白级战舰的铁甲堡设计。英弗莱息白级战舰的特点就是在船的指挥舱以及弹药库和动力部分的外侧加上一个50公分到70公分后的防护钢甲,就算敌军战船直接命中了船首和船尾并不会使船彻底的丧失动力和战斗力。
当时定远舰和镇远舰在生产设计的时候,英国的英弗莱息白级战舰已经服役了一段时间,所以德国为了将定远舰和正远舰打造得更强悍,也就参照了英国英弗莱息白级战舰的铁甲设计,在船体中间也加了防护甲,只不过防护甲没有英国的厚,不过对于常规的炮击已经可以应付了。
更重要的就是,德国造船厂还在定远舰上装备了4门克虏伯公司生产的305毫米的大炮,当时这种火力装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可以数一数二的,因此从综合性能上来说,这两艘战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可以挂上名次的,甚至比当时德国所用的同级别的萨克森级铁甲战舰还要强。
正是因此,这两艘战舰交付给清政府之后,清政府对外宣称这是“遍地球之一等铁甲舰”。
这两艘战舰是在1880年交的定金,两艘战舰在1884年竣工。按照正常计划,1884年的时候德国应该就将战舰交给中国。不过当时中国和法国之间正处于战争状态,当时清政府要求德国尽快地将战舰送回中国,从而投入到中法战争之中。但是德国为了避免掺合出两家战争,拒绝将战舰交付。
一直到中法战争结束之后的1885年,德国才正式将这两艘战舰交给当时的北洋水师。
清朝政府在得到这两艘战舰之后便向周边国家挨个秀了一下肌肉,但由于当时中国的船厂都比较浅比较小,因此这两艘战舰不得不跑去日本的一些船厂进行定期地刷油除锈等工作。
当时日本当局见到这两艘巨大的战舰之后一度非常的吃惊,在“镇远舰水兵嫖娼”事件发生之后,中国政府还曾以强硬态度向日本政府施压,日本当局由于畏惧定远舰和镇远舰,只好吃一个哑巴亏。
而也正是这件事激发了日本要建造大战舰的决心。日本海军为了与中国海军相抗衡,以这两艘战舰为假想敌制造与购买了一大批新的战舰。
定远舰和镇远舰刚服役的时候确实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战舰,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定远舰和镇远舰的舰体设计开始被淘汰。
在19世纪90年代的时候,英国已经进入了无畏舰时代,火力系统也开始了一个大更新,火炮射速更快,射距更远,当时英国最先进的舰炮在2千米之外还能够击穿400毫米厚的克虏伯钢甲,定远舰和镇远舰的防护甲在这种舰炮面前已经毫无用处。
后来在甲午战争之时,让北洋舰队损失惨重的“吉野舰”,这艘战舰在1893年下水,排水量只有4000多吨,在这方面它与镇远舰和定远舰相比的确差不少。
但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吉野舰”上面的火炮系统却要比镇远舰和定远舰强大得多,而且航速也要快上一截。虽然没有强大的铁甲防御系统,但它凭借着其优越的机动性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的火炮射击,其中强大的速射炮更是弥补了口火炮口径小炮台少的缺点。
也正因此,在黄海战争发生之时,虽然定远舰和镇远舰排水量更大,单发火炮的威力也大,但在灵活的吉野舰面前根本发挥不出优势。
在甲午战争发生时,这两艘战舰已经不能称得上是先进的战舰了,毕竟已经被生产出来10年了。
在甲午海战发生之后,日本利用中国的赔款又从英国所订购的两艘战舰“富士号”和“八岛号”,而这两艘战舰的排水量都达到了12000多吨,自此日本对当时的清政府海军更是形成绝对的军事压制。
而当时的定远舰和镇远舰虽然说不上被淘汰,但也只能称得上是普通的战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