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挖大清龙脉秘闻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来说说“龙脉”的故事——大明王朝挖大清龙脉秘闻
此事发生在明末天启年间,大明王朝倒数第二位皇帝熹宗朱由校,把位于北京西南大房山系九龙山附近的金国帝王陵寑,全部给捣毁了,说是泄女真人王气,要挖断大清龙脉。
满清是女真人中的一支,女真人最辉煌的时代在公元十二世纪,建立了大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于公元1115年,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称帝,建立金国。
金国太猛了,后来竟然突入中原,把赵匡胤开创的大宋给灭了,后企图统一中国未遂,与南宋形成对峙,划界而治。一直到公元1234年,在蒙古和南宋联合进攻下,金国才告灭亡。
金国共传九帝,历120年。
金帝陵位于北京西南大房山系的云峰山,有名有号的陵寑共有17座。云龙山布列九条山梁,似龙奔腾而下,故又称“九龙山”。
金朝的帝王陵本来已卜选在黑龙江那边,是海陵王完颜亮,千里迢迢迁移过来的。有一传说,当年海陵王到九龙山一代狩猎,到山下的大红谷时发现了一头鹿,就跟着追,但追着追着鹿却不见,闪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发金光的寺庙。海陵王觉得奇怪便进了寺院,但更奇怪的一幕又出现了,晃晃惚惚间,海陵王看到金太祖、金太宗等几位逝去的先祖竟然坐在香案上。
金陵遗址公园入口
后来得知,此寺叫龙城寺,正好位于九龙山的中峰——“龙头”上。
海陵王诧异之余觉得这是祖宗显灵,是大金国都城迁出阿城,定都燕京(北京),盘定中原的吉祥征兆。就这样,远在黑龙江的祖陵,于1155年随都城一并迁到了燕京,中心陵址就择在显灵之处的九龙山龙城寺。
而熹宗朱由校挖龙脉,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由于龙城寺所在位置正是“龙头”,海陵王便把寺给拆毁了,将开国之君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睿陵、金太宗完颜晟的和陵(后改称恭陵)营建在此处。
金陵牌坊(新建)
三个月后睿、和两陵率先建成。此后金闵宗完颜亶的思陵、金世宗完颜雍的兴陵等二十多座有号没号的帝王陵陆续建起来了,形成了一片帝王陵区。
与金国名将金兀术一样,海陵王也是南宋政权的老对手。他在18岁被封了“奉国上将军”后,父亲宗干就送他到金军统帅金兀术的帐下,有意历练儿子。凭着显赫的战绩,海陵王先后晋升为骠骑上将军、龙虎卫上将军。
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海陵王与南宋作战败逃途中,让自己的部下杀死了,终年40岁,当了13年皇帝。海陵王尸体运回来后,开始也葬在九龙山金帝陵区内。后来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后,将金国都城从汴京回迁北京,并下诏书,废海陵王为庶人,掘毁其陵墓,将其尸骨草草改葬在金帝陵百里之外的荒野。
公元1234年)正月,宋、蒙两股军队,一南一北夹击金国,新皇帝完颜承麟随后也为乱兵所杀(也算是一位哀帝吧),金国宣告灭亡。
金太祖睿陵地面遗址
国破山河在,帝陵遭大殃。
起初,蒙古人视金为敌国,进入北京后,出于报复目的,盗掘捣毁了金帝王陵。但在完成统一中国后,蒙古人认金国为一家,对金帝王陵进行了整理,还装模作样地定期祭祀,金帝王陵一度成为元时有名的“京西八景”之一。
在金亡388后,隔了一个朝代,到了朱由校当皇帝的明朝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金帝王陵却因为“泄王气、断龙脉”一事,而遭受了灭顶之灾。
金陵所在的九龙山
当时,女真后裔努尔哈赤已统一了女真建州各部,于明万历44年在东北建国,国号“金”,史称“后金”。起用这个国号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复兴当年女真人建立的金国。
当时后金定都辽阳,一派生机,对大明王朝已构成了严重威胁。而明朝时由宦官魏忠贤专擅朝政,腐败透顶,社会动乱,义军四起,内忧外患,政权摇摇欲坠。
朱由校听信后金是“金国余孽”,其兴起是因为300多年前入葬的京西金帝陵王气太盛,女真龙运未绝,遂采纳了臣僚“断龙脉,泄王气”之策。
金陵遗址
说白了,此策就是挖努尔哈赤的祖坟。
天启二年(1622年)、天启三年(1623年),朱由校先后两次派人去九龙山掘陵搞破坏,从地上到地下,从里面到外面,辉煌一时的金国帝王陵全给毁了,不留一座。
在砸毁全部地面建筑后,又掘开各陵地宫,用散落在地的石柱、栏杆一类的建筑构件和乱石关塞死。
金太祖睿陵遗址
为了彻底绝断女真王气,经堪舆师指点,在金太祖睿陵所在的“龙头”上动土,硬“砍”掉一块,龙头下所谓的“咽喉”部位也被掘挖一个大洞,让女真这条“龙”成为死龙。
还怕不彻底,又在各陵址上建起了多座关帝庙,“镇”女真的王气。还特别在睿陵原址修建“皋塔”一座,请来与岳飞一道抗金的南宋名将牛皋,与关公一起,给大明王朝“抗金”。为什么要在睿陵原址建“皋塔”?据说“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
明熹宗画像
但是,金国帝王陵让朱由校破坏掉了,大清的“龙脉”似乎未能挖断,倒是朱姓天子大运不在了,泄了自己的王气。
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后金”易名为大清,更加强大了。
公元1644年,清政权终结朱元璋一手开创的大明王朝,入主中原!
金陵存留石构件
现在想想,朱由校蛮可笑的,政权内部出了问题,还疑心什么风水。为此,康熙皇帝一语道破天机——
“从来国运之兴衰,关乎主德之善否。上天降鉴,惟德是与。有德者昌,无德者亡,与山陵风水原无关涉。”
金陵陪葬墓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