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密支付”,为何一不留神就开通了
创始人
2025-03-27 06:21:36
0

本报记者  王崟欣

3月26日,本报经济版刊发文字报道《“免密支付”风险怎样防范》并发布相关短视频。许多网友留言反馈:“不是我们想开,是它老弹出来,一不留神就开通了”“买东西时常常自动弹出‘免密支付’的窗口,不知道奥秘在哪儿”……

“免密支付”原本是为了提升消费者的支付便利性,为何却因诱导开通而被消费者诟病?如何规范此类行为?记者进行了采访。

“提供‘免密支付’服务,本质上是支付平台出于利益考虑的一种商业行为。”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助理教授唐敦哲认为,由于“免密支付”能够极大程度缩短支付链条、提升支付效率,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在页面设计上做文章,让“免密支付”的开通具有诱导性。

唐敦哲分析,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支付平台能够显著增加收入,降低运营成本。由于“免密支付”的开通,消费者在支付时的环节减少,降低了交易过程问题的发生率,平台用于处理此类问题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免密支付”具有一定诱导性,平台用户黏性较高,也进一步增加了平台收入。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看,诱导支付的背后实质上是平台竞争的白热化。“市场竞争激烈,支付服务利润可观。出于经营考虑,一些支付平台甚至会与银行进行捆绑,从而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唐敦哲说。

如何进一步规范管理、避免消费者钱财损失?

唐敦哲建议,首先,页面在视觉设置上不应明显诱导,“同意开通”的按键不应比“不开通”更明显,或者在开通时增加人脸识别等步骤,以非常明显的方式告知消费者开通风险。对于已开通的行为,要降低关闭难度、减少关闭操作步骤,可以设置撤回期,如设置24小时或48小时内一键撤销等。

其次,要加强监管。在技术上,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异常开通、开通后的盗刷等潜在的不合理消费行为进行监测,同时设置物理隔离和分级账户,例如“免密支付”的金额上限,帮助消费者保持理性。

此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如何在开通“免密支付”时注意分辨,开通后如何关闭,开通可能带来哪些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典型案例宣介,特别是强化对老年消费群体的宣传教育,帮助其远离平台“套路”。

“规范‘免密支付’开通行为,离不开各方协同,同时借助科技的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支付环境,守护好消费者的‘钱袋子’。”唐敦哲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7日 11 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特朗普亲自“剪彩”,“鳄鱼恶魔...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7月1日飞抵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出席新建移民拘留中心“鳄鱼恶...
吉林省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橙色... 转自:财联社【吉林省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财联社7月2日电,吉林省水利厅和吉林省气象局202...
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发布 涉及这些...   涉及健康安全、绿色环保、养老适老等 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发布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近日...
成毅《赴山海》有消息了,或将9... 众所周知,因为此前剧中女二号的言论争议,让成毅、古力娜扎等主演的古装武侠穿书剧《赴山海》的播出计划被...
昔日大牛股东方材料实控人或生变... 每经记者|张宝莲    每经编辑|张海妮     服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