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建安十五年十二月(
211
年
1
月),东汉丞相曹操在回顾自己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时感叹,说自己青年时期的梦想就是封侯并成为征西将军,那自己死后就可以自豪的在墓碑上写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几个大字。那征西将军曹侯有何魅力,为何让曹操在青年时对此魂牵梦绕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
将军
将军是汉朝时对高级武官的称呼,可分为重号将军与杂号将军。而东汉时一般只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四位重号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等其他将军都是杂号将军。
东汉时将军并非常设官职,除大将军经常由辅政的外戚担任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三位重号将军都是时设时废,而杂号将军也是
“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所以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的名号和人数都很少,使得将军含金量很高。
征西将军与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合称四征将军,首创于东汉光武帝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付占据关中的赤眉军,而首位征西大将军就是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七的冯异,此后又有耿秉、马贤等名将担任征西将军。
东汉的主要威胁是西部的羌人,他们经常侵扰凉州乃至司隶校尉所属的三辅地区,所以东汉朝廷为了抵御羌人,就与其爆发了一百多年的汉羌战争,几乎贯穿了东汉皇朝的兴亡始终。因此多数征西将军主要负责对付羌人,维护汉朝西部的稳定。而其他三位诸征将军的职责没征西将军那么显眼,所以征西将军是四征将军中含金量最高的将军。
东汉末年,曹操掌握朝廷大权,鉴于当时战乱频繁,于是大量设置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所以四征将军不仅成为常设将军,还和前将军等四方将军一起跻身重号将军之列。
二,
东汉爵位
东汉沿袭西汉旧制,继续使用秦朝的二十等爵,使用关内侯和列侯两个等级的侯爵。但是东汉将最高等级的列侯进行了细分,形成了县侯、都乡侯、乡侯、都亭侯、亭侯等五个等级。而只有县侯拥有所在县的封地作为封国,乡侯和亭侯仅有食邑而已。
不过汉末曹操掌权,为了奖赏军功,于是将二十等爵中的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分别改为关外侯、关中侯、名号侯。这样汉末的侯爵又多了关外侯、关中侯、名号侯三个等级,与关内侯和列侯形成了五个等级的侯爵。
三,
征西将军曹侯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
“
汉
故征西将军
曹侯
之墓
”,此其志也。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少时是一个有理想的少年,立志匡扶大汉,所以才立志要做征西将军曹侯。所以
“汉
故
”代表曹操效忠汉朝的忠心,一辈子都以汉臣自居;“征西将军”代表曹操想要率军征讨羌人,维护汉朝西部边境的安定;“曹侯”代表曹操想在征讨羌人的战斗中立功封侯,好光宗耀祖。
建安元年(
196
年),兖州牧曹操迎接汉献帝定都许县,获封大将军和武平县侯,地位远在征西将军之上,可以说是初步实现了少时匡扶汉室的梦想。然而曹操在征讨群雄的过程中野心和实力都逐渐增大,就渐渐有了代汉自立的想法。
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
武平侯国
,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已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让县自明本志令)
建安十五年十二月(
211
年
1
月),曹操发表了《让县自明本志令》,回顾了自己少时到现在所经历的一生,既表达了匡扶汉室的理想,又叙述了自己讨平群雄维护大汉一统的功绩;然后曹操话锋一转,解释了自己不愿放弃权位的理由,就是担心自己退隐后引起外人嫉妒,给曹家召来灭门之祸。
其实曹操的担心也并不是没有道理,霍光忠心耿耿辅佐汉昭帝与汉宣帝两代皇帝,可就在他死后,汉宣帝诛灭了霍家满门。因此霍光之后权臣都知道自己独揽大权后绝无善终的可能,只能篡位自立以保全家族的延续和富贵。
建安十八
年(
213
年)
,曹操逼迫汉献帝封他为魏公,突破了异姓臣子爵位最高为侯爵的限制,与代汉自立的安汉公王莽无异。建安二十一年(
216
年),曹操又逼迫汉献帝封他为魏王,严重打破了汉高祖“非刘不王”的白马盟誓,为儿子曹丕代汉铺平了道路。不过曹操直到建安二十五
年(
220
年)
去世都没有代汉自立,在名义上维持了自己至死都是汉臣的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