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自习:这场教育“马拉松”,为何跑得师生皆喘?
创始人
2025-03-14 21:00:56
0

晨钟未响人先倦,暮鼓难息烛泪干。

当自习成了“自虐”

凌晨六点的校园走廊,深夜十点的教室灯光,学生伏案打盹,教师强撑疲惫——这一幕是否似曾相识?有人说早晚自习是“弯道超车”的捷径,我却看到一条布满荆棘的跑道,师生被迫负重前行。

法律与现实的“拉锯战”:教师权益谁来守?

“法律是盾,现实是矛,早晚自习成了矛盾的交锋点。”

《劳动法》白纸黑字写着“教师有权拒绝无偿加班”,可现实中,一句“为了学生”就能让规定形同虚设。看管自习被默认为“义务劳动”,微薄补贴是遮羞布,道德绑架是紧箍咒。教师若拒绝,轻则扣绩效,重则被贴上“缺乏师德”的标签。这哪里是教育?分明是一场“软性剥削”。

更荒诞的是,政策文件一边强调“课后服务可收费”,一边要求“教师必须到岗”。结果呢?学校经费不足,家长不愿买单,教师成了夹心饼干——既要当免费劳力,还要担“服务不周”的骂名。

沉默的大多数:学生与教师的“双重困局”

“自习室里没有赢家,只有疲惫的灵魂在硬撑。”

学生抱怨:“从早六点到晚十点,上课像打仗,自习像坐牢。”教师苦笑:“备课改作业已是极限,再盯自习堪比‘慢性自杀’。”可决策者听不到这些声音。政策制定者追求“升学率”,学校管理者盯着“考核指标”,家长焦虑“孩子输在起跑线”——唯独没人问一句:“师生到底需不需要早晚自习?”

数据显示,某省高中取消晚自习后,学生平均睡眠时间增加1.5小时,抑郁率下降20%。讽刺的是,家长反而慌了:“不拼时间,拿什么拼未来?”

取消自习=摆烂?不,这是教育的“破局重生”

“双减不是减责任,而是减掉捆住教育的旧锁链。”

有人质疑:“取消早晚自习,学生考不上高中谁负责?”但真正的教育,从不该是“用时间换分数”的赌局。江苏某中学试点“弹性自习”,学生自主规划学习,教师专注课堂教学,结果升学率反升5%。这证明:高效学习≠熬时间,而是科学规划、尊重规律。

取消早晚自习,绝非放任自流,而是让教育回归本质:

学生:拥有喘息空间,发展兴趣与创造力;

教师:从“保姆”回归“引路人”,专注教学创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摄影】芪花漫绽 梯田如缎 芪花漫绽 梯田如缎  盛夏时节,宕昌县拉路梁中药材种植基地梯田叠翠,生机盎然。航拍镜头下,成片的党参...
看病能有多省心? “不用下楼跑窗口排队办理,点点手机,医保结算就办完了,真的好方便!”5月2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李强会见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 来源:新新华社里约热内卢7月7日电(记者 张天朗 吴昊)当地时间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里约热内卢...
赵一德到中央驻陕新闻单位走访调... 转自:陕西发布7月7日,省委书记赵一德到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新华社陕西分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总站...
高原湖城“富矿精开”驱动铝业新... 来源:矿权资源网位于云贵高原、黔中腹地的清镇市,因有红枫湖、百花湖、东风湖三湖环绕而被称为“高原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