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自习:这场教育“马拉松”,为何跑得师生皆喘?
创始人
2025-03-14 21:00:56

晨钟未响人先倦,暮鼓难息烛泪干。

当自习成了“自虐”

凌晨六点的校园走廊,深夜十点的教室灯光,学生伏案打盹,教师强撑疲惫——这一幕是否似曾相识?有人说早晚自习是“弯道超车”的捷径,我却看到一条布满荆棘的跑道,师生被迫负重前行。

法律与现实的“拉锯战”:教师权益谁来守?

“法律是盾,现实是矛,早晚自习成了矛盾的交锋点。”

《劳动法》白纸黑字写着“教师有权拒绝无偿加班”,可现实中,一句“为了学生”就能让规定形同虚设。看管自习被默认为“义务劳动”,微薄补贴是遮羞布,道德绑架是紧箍咒。教师若拒绝,轻则扣绩效,重则被贴上“缺乏师德”的标签。这哪里是教育?分明是一场“软性剥削”。

更荒诞的是,政策文件一边强调“课后服务可收费”,一边要求“教师必须到岗”。结果呢?学校经费不足,家长不愿买单,教师成了夹心饼干——既要当免费劳力,还要担“服务不周”的骂名。

沉默的大多数:学生与教师的“双重困局”

“自习室里没有赢家,只有疲惫的灵魂在硬撑。”

学生抱怨:“从早六点到晚十点,上课像打仗,自习像坐牢。”教师苦笑:“备课改作业已是极限,再盯自习堪比‘慢性自杀’。”可决策者听不到这些声音。政策制定者追求“升学率”,学校管理者盯着“考核指标”,家长焦虑“孩子输在起跑线”——唯独没人问一句:“师生到底需不需要早晚自习?”

数据显示,某省高中取消晚自习后,学生平均睡眠时间增加1.5小时,抑郁率下降20%。讽刺的是,家长反而慌了:“不拼时间,拿什么拼未来?”

取消自习=摆烂?不,这是教育的“破局重生”

“双减不是减责任,而是减掉捆住教育的旧锁链。”

有人质疑:“取消早晚自习,学生考不上高中谁负责?”但真正的教育,从不该是“用时间换分数”的赌局。江苏某中学试点“弹性自习”,学生自主规划学习,教师专注课堂教学,结果升学率反升5%。这证明:高效学习≠熬时间,而是科学规划、尊重规律。

取消早晚自习,绝非放任自流,而是让教育回归本质:

学生:拥有喘息空间,发展兴趣与创造力;

教师:从“保姆”回归“引路人”,专注教学创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愚人节祝福搞笑短信最新或202... 快乐!  14.愚人节日短信传,到处搞笑声不断。妙笔生花有高招,不知不觉骗上当。愚人心切忙前赶,忽醒...
元朝灭亡后,为什么文人还念念不... 当亡国奴当上瘾了?为什么元朝灭亡后,文人们对元朝还念念不忘?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
历史上的关羽到底是什么样的 真... 还不知道:历史上的关羽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常言说一部三国,演绎...
明朝历史上最为激烈的最高权斗是... 嘉靖内阁之争:明朝历史上最为激烈的最高权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
曹操有两句话流传至今,你知道是...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曹操是一代奸雄的事儿,可能会让很多人忽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