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两会提个问丨如何更好地从源头化解群众纠纷?
创始人
2025-03-09 02:02:01
0

网友

提问

如何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从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肖正强:

为进一步强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推动社会基层治理,我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

一是建立调解前置机制。推动建立“综治+法院(法庭)+N”前端调解机制,发挥综治中心统筹指挥中枢作用,整合多元治理力量,进一步激活“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活力和效果,更加巩固社会基层治理力量,推动更多纠纷化解于前端、解决于未诉。

二是强化综治服务中心统筹指挥中枢功能发挥。加强综治服务中心阵地、队伍规范化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接收矛盾纠纷信息和群众解纷请求。推动调解组织进驻县级综治服务中心,并与综治服务中心建立纠纷分流承办机制。同时,推动行业主管部门与综治中心建立解纷联动机制,形成“综治+调解+行业主管部门+属地”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模式,发挥综治服务中心的统筹协调、调解组织的专业能力、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属地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和作用,形成非诉解纷“一呼百应”多元联动的格局。

三是持续建强调解组织、调解队伍。司法行政部门牵头,推动调解组织、调解人员专职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制定统一的调解员职业道德规范、调解员职业职称体系等制度,强化调解员职业获得感、价值感,提升调解员的职业认同、价值认同。加强对调解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调解员队伍整体业务能力。保障专职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避免让专职调解员陷入其他日常事务。

四是做好经费保障。将非诉解纷机制(主要是调解组织、调解员经费保障)纳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确保调解组织正常运转、调解员专注于调解工作,提高非诉解纷质效,从前端减少矛盾纠纷演化为诉讼案件。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瞿浩然 赵哲铭

图片由AI生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放任隐患,危害安全!北京对11...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市政协日前组织部分委员就“关于做好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监管的提案”办理情况进...
中国企业再掌世界话语权!海尔洗... 日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多筒洗衣机性能测试方法国际标准,由海尔洗衣机主导制定。这是世界第一...
“十四五”期间,我国退化草原年... 转自:科创中国记者从7月8日召开的全国草原保护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暨治理超载过牧现场会上了解到,“十四...
中国黄金集团与甘肃省政府签署战... 7月5日至6日,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殷长波,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覃荆文应邀出席在甘肃...
铂金想复苏,但年轻人不买账 文 | 道总有理谈及铂金,不得不提到卡地亚。19世纪至20世纪初,卡地亚首次把铂金运用到珠宝设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