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比亚迪以闪电配售方式完成1.298亿股H股增发,融资56亿美元,创下全球汽车行业十年内最大规模股权再融资纪录。这一交易不仅打破香港市场工业领域配售规模纪录,更吸引中东主权基金、全球长线资本超额认购,成为观察全球资本流向与中国智造竞争力的关键窗口。
资本逻辑:新能源赛道进入“军备竞赛”阶段
此次配售每股定价335.2港元,较当日收盘价折让仅4.8%,远低于港股配售常见的8%-10%折价区间,彰显机构抢筹意愿。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变局: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倒计时、美国IRA法案重塑供应链格局,电动化转型已成生死线。比亚迪作为全球首家停产燃油车的车企,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302万辆,其垂直整合能力与刀片电池、DM-i混动等技术护城河,使其成为国际资本押注产业变革的核心标的。
战略意图:从中国龙头到全球巨头的关键一跃
据公告,本次融资将用于“国际化拓展、研发投入及补充运营资金”。这背后暗含三重布局:其一,加速海外建厂以规避贸易壁垒,比亚迪已在泰国、巴西等地布局生产基地;其二,加码智能化(高阶智驾)与电动化(固态电池)前沿技术,应对特斯拉FSD、丰田固态电池的竞争压力;其三,构建全球化供应链,缓解锂、镍等资源卡脖子风险。高盛测算,本次融资可提升比亚迪2024年自由现金流覆盖率至150%,为战略扩张备足弹药。
资本信号:中东主权基金“投票”产业终局
此次认购名单中出现中东资本身影,折射出石油美元向新能源转型的战略转向。沙特主权基金(PIF)、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近年密集投资蔚来、长城等车企,意在绑定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对冲传统能源衰退风险。比亚迪获中东资本加持,不仅为进入中东市场铺路,更可能撬动当地锂矿、充电基建等合作,形成“技术换资源”的闭环。
行业变局:中国车企重构全球融资话语权
比亚迪再融资规模远超市场预期,打破传统汽车巨头主导资本市场的格局。对比来看,特斯拉2020年百亿美元融资主要用于扩产,而比亚迪此次融资更侧重技术攻坚与全球化,显示中国车企正从“规模追赶”转向“创新引领”。值得关注的是,本次配售耗时仅4小时,认购倍数达3倍以上,印证国际资本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效率与确定性的认可。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车企在全球股权融资市场占比已从2019年的12%升至2023年的37%,资本虹吸效应持续强化。
帮主结语
56亿美元再融资不仅是一组数字,更是全球资本用真金白银对中国新能源革命的投票。当传统车企仍在为电动化转型筹措资金时,比亚迪已携资本优势驶入“定义行业标准”的新战场。正如华尔街分析师所言:“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融资,而是一次对汽车产业未来十年的期权购买。”中国智造的星辰大海,或许正从这一刻加速启航。
注:本文数据源自公司公告及公开市场信息,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