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赋》中,韩、赵、魏、燕、楚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被秦国打得惨败,春申君黄歇回楚国之后,建议楚王迁都。
楚王听到“迁都”的反应很有趣,不禁表示怎么“又”要迁都啊?!
这个“又”字的背后可是大有故事,这勾起了楚王“悲惨”的回忆,因为怕挨揍而迁都,楚国对此可是“轻车熟路”。
楚国的“迁都史”:一把辛酸泪
楚国在最初可以说是诸侯国中自强的典型。本来各国都看不起这个爵位低下的国家,但它通过不断地发展,成为了让中原诸国都感到无奈甚至恐惧的大国。
因为本来封地就小,还地处荒蛮,楚国先祖筚路蓝缕,艰辛开创出了一个还算像样点的国家,所以这个时候的迁都还比较正常,是为了发展。
但是,进入东周之后,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阶段,楚国的“迁都”就变得非常辛酸了。
关于楚国有多少座城市曾经做过都城,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说法,但主流观点在七座或者十座,其中很多都叫做“郢都”。所以史书中的“郢都”不一定指同一座城市,它更多的是代指楚国都城。
楚国最初的都城是丹阳,后来因为扩张而迁到了“郢”,在此地大概180多年,后来因为被吴国攻破了,被迫迁都。
吴国就是那个和西施有关的吴国,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后来出兵攻破了楚国国都,使得楚昭王不得不迁都,先迁到“鄀”,再迁到“鄢”,后来都被称为“郢”。
自此之后,楚国就开始了“被迫”迁都的传统,并且几乎都和秦国有关。
楚威王的时候,楚国非常强盛且霸道,灭亡了勾践所在的越国,又以齐国僭越称王为借口而攻打齐国,可以说这个最早“僭越称王”的国家已经不用在意出兵理由了。
楚威王之后就是著名的楚怀王。此时的楚国兵精粮足,贤臣众多,屈原等人在楚国革新弊政,使得其变得更为强大。但因为楚怀王的反复无常,作为伐秦的合纵长竟然率先背约,引得各国不满,纷纷和楚国断交,并且出兵伐楚。
秦国也在稳定巴蜀之后,几次出兵伐楚,最后竟然还将楚怀王在武关扣押下来了。
然后,楚怀王之子楚顷襄王即位了,这位楚王昏庸得很,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楚国频频迁都避秦。
楚怀王在秦国病逝,秦国将其送归楚国,秦楚自此断交,秦昭襄王给楚顷襄王写信,说其背叛秦国,要出兵伐楚,让楚国做好准备。
结果楚顷襄王被吓破了胆,连忙请和,讨好秦国,不仅娶秦女联姻,还帮助秦国出兵伐齐,多次与秦昭襄王会盟。
但是,楚顷襄王继承了楚怀王“反复无常”的传统,他认为秦国连年征战,国力必然衰弱,于是就想要再次作为合纵长,联合六国出兵伐秦。
秦国见此,从公元前280年开始,连续四年出兵攻楚,主要的领军大将就是白起。
公元前278年,白起在“鄢郢之战”中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毁灭了楚国宗庙,并且顺势占领了楚国大部分领土,白起也就是因为这个功劳被封为“武安君”。
楚顷襄王不得不将都城迁到了“陈”,大概在今天河南的淮阳地区。于是,“陈”就成为了新的“郢都”。
十余年之后,楚国逐渐稳定下来,也零星地从秦国手中收复了一些失地,双方讲和,楚顷襄王就病逝了。
而继任的楚王,就是《大秦赋》中的那位楚考烈王了,他和楚顷襄王差不多,甚至更为窝囊。
在楚考烈王的任期内,因为秦国的逼迫,发生了不止一次的迁都。
《大秦赋》中的楚王,因秦国而迁都两次
“长平之战”因为范雎的关系,使得白起没能取得灭赵之功,秦国将相失和。
秦昭襄王之后又屡次伐赵,白起不愿领军,最终因为君臣猜忌被赐死。但连年征战,使得赵国也是苦不堪言。尤其是长平一战损失了四十余万的青壮,国力大损。
于是,平原君赵胜就游说列国,想要再次合纵攻秦,而著名的辩士“毛遂”就是在此时展露了头角。
毛遂说了一番话比较伤人,但也真实揭露了楚国面对秦国的“屈辱史”:
“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于是楚考烈王羞愤难当,与赵国盟誓,出兵伐秦。与此同时,信陵君盗得魏国兵符,大败秦军,赵国之危遂解。这一年是公元前258年。
秦国从赵国撤兵之后,立刻就对魏国施行了猛烈的报复,连带着赵韩也受到了牵连。
这才出现《大秦赋》故事的开篇里,周赧王因为担心秦国势大,想要阻遏其东出,于是派遣西周公合纵列国,想要再次伐秦,结果被秦昭襄王灭亡了西周公国,夺走了九鼎。
而这次出兵会盟的国家,并不是《大秦赋》中的赵国,而是只有楚国和燕国,这一年是公元前256年。
这次会盟的失败,使得楚国大为惶恐。先是出兵救赵,再是合纵攻秦,虽然没有真正交战,但已经得罪了秦国。
于是,三年之后,楚考烈王为了躲避秦国的报复,将楚国的都城从“陈”迁到了巨阳(矩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阜阳市附近。
秦国都还没开始报复楚国呢,楚考烈王就被吓得先迁都避难了。
《大秦赋》中并没有讲述这一次迁都,事实上,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楚国的都城一直都在巨阳。
直到公元前241年,韩、赵、魏、燕、楚五国最后一次合纵伐秦,突进到了函谷关内,但却被秦军打得大败,主力几乎折损殆尽。
楚考烈王为了躲避秦国的报复,不得不再次迁都,从“巨阳”迁到了寿春,这也是楚国最后一个国都。
所以,春申君战败之后建议楚考烈王迁都的时候,楚王反应才会那般大,实在是因为从他父亲那辈开始,这四十年的经历可以说是记忆犹新。
但这次迁都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就在第二年,吕不韦就为了报复五国合纵攻秦一事,再次出兵伐赵。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