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泰王拉玛十世以任性、风流等事迹闻名于世,他的个人生活史,远比他在政坛上的业绩更夺目。而泰国之所以能在泰国肆无忌惮,很大程度是因为泰国是一个封建制度残余较多的国度,民众将泰王奉若神明,有着见到王室成员时不能直视、大臣面见泰王要行跪拜礼等传统旧规。
在泰国有这样一个人,他被泰国民众视为精神领袖,是人们的精神向导。此人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不输泰王。在政治上,他的建议能左右泰王的决定,对历任泰王的影响力都不容小觑。
他就是泰国的僧王。泰国僧王由历任泰王册封,是泰王在政坛上不可或缺的帮手。即便是要被所有人跪拜的泰王,在他面前也要低下高昂的头颅,弯腰屈膝前行,双手合十,恭敬地聆听他的教诲。
这个世界上,第三个能管住拉玛十世的人
如果要问这个世界上除了前任泰王普密蓬和诗丽吉太后,还有谁能镇住现任泰王拉玛十世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泰国僧王。
在跪拜礼盛行的泰国,无数大臣、公主,都要在泰王面前"匍匐前行",向泰王表示自己的敬意。
然而僧王却不必如此,他不仅无需向泰王行礼,泰王还要恭敬地向他跪拜。这不是开玩笑,在佛教盛行的泰国,僧人在民众心中地位非常高,法律甚至规定,泰国男子在20岁时必须出一次家,历任泰王必须是佛教徒等。倘若一个男人一辈子没有出过家,除了违反法律之外,还会被周围人鄙视。
泰国街头随处可见庙宇、僧人,数以百计的佛教大学、学院在此林立。在泰国,佛教已经成了泰国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僧人自然而然就成了受尊敬的人群。
加上泰国信奉的是上座部佛教, 和严苛的大乘佛教相比,在生理上面更为宽容——没有要求民众戒荤腥。久而久之,愿意出家的民众越来越多。而在这些僧人中,僧王就是他们的最高领导者。
我们以现任僧王颂德帕摩诃穆尼翁为例,他如今已有93岁高龄,虽然早已满脸老年斑,有时行动必须依靠轮椅,但是僧王的威严丝毫没有因为他的年龄而衰退。
68岁的泰王见了他,依旧要双膝跪地前行,向僧王问好。除了泰王本人,每逢重大节日,泰王还要携带家属去僧王面前聆听佛法,净化心灵。
现任僧王文学造诣非常高,硕士毕业,曾留学印度,专门研究过两国的佛法,对佛法的参透非常高。每当泰王在政务中遇到两难的抉择时,他要时不时请教僧王,倾听对方的意见。
僧王还有一项其他僧人都没有的荣誉:那就是在每一任泰王的加冕典礼上,僧王需要站在泰王的身后,为其"圣水灌顶",洗净过往"罪恶"。
除此之外,僧王的建议也左右着泰王的决定。举个例子,现任泰王拉玛十世被放到海外的某位妻子,母子五人均被剥夺王室身份,其小女儿就是因为高僧说她体内拥有"镇国神兽",能够庇佑泰国国运,因此得以被接回泰国,当作一个正统公主被养育长大。
僧王的地位,取决于什么?
在泰国,僧王是唯一能和泰王匹配的人物。每逢王室有关于佛教的重大活动时,皆以泰王和僧王为首,即便是尊贵如王后,也不能站在泰王身边,只能立在泰王身后,静等所有仪式结束;泰王上任后,在佛教日常活动中,需要手捧佛教法器,走在队伍最前方,行至僧王面前请示。
僧王的地位,由于泰王的重视而变得更加崇高,那么,除了泰王的重视,僧王的地位还取决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泰国重视佛教已经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事实。佛教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是人们的信仰所在。而僧王作为佛教领域的精神领袖,他的言行举止引导着所有人的举动。
所以重视僧王,礼遇僧王,其实也是泰王为了拉拢民众不得不为之的举动。
其次,在我国历史上,南朝和唐朝中期,佛教也曾达到过鼎盛时期。和现在的泰国一样,僧人受到的礼遇和区别对待,都是基于当时人们对佛教的追捧,统治者借宗教之名,行着统治的实权,双方互为彼此站台,巩固自身的权力。
从现实而言,僧王是人们精神信仰的领袖,而泰王是整个国家的领袖,两者分管的领域不同,僧王虽有非同一般的地位,却没有实权,玛哈国王见到他必须恭敬行礼,也是泰国一项由来已久的风俗,表达对他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