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肝癌的发展进程中,黄疸是一个较为常见且不容忽视的症状。它不仅是肝癌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后续治疗走向。黄疸就像是身体发出的一盏“警示灯”,提醒着我们肝癌病情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阶段。据相关医学研究和临床数据显示,相当比例的肝癌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黄疸症状,这一现象足以引起医学界和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
黄疸背后的“黑手”:肝癌致黄疸的原因
1.肝细胞受损,代谢“失控”
肝脏是人体处理胆红素的重要器官,正常情况下,衰老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分解产生未结合胆红素,经血液运至肝脏,被肝细胞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后排入胆汁,通过肠道排出。患肝癌时,肝癌细胞疯狂生长,破坏大量正常肝细胞,肿瘤发展使健康肝组织减少,肝脏处理、排泄胆红素能力变弱,未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引发黄疸。肝癌中晚期肿瘤体积大,对肝组织压迫、侵犯范围广,肝细胞受损严重,黄疸症状更明显。
2. 胆管梗阻,胆汁“无路可走”
胆管是胆汁排泄的重要通道,将肝脏产生的胆汁送往肠道,助力食物消化吸收。但肝癌可能阻碍胆管,当出现在胆管附近或扩散至胆管周围,会阻塞胆管,胆汁无法正常进入肠道而流入血液,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引发黄疸。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梗阻性黄疸由胆管梗阻引起,患者会皮肤和巩膜黄染,还可能腹痛、发热。肝门部胆管癌靠近胆管汇合处,易早期压迫胆管,导致胆汁引流不畅,患者常较早出现严重黄疸。
3.其他因素,共同 “作祟”
除肝细胞受损、胆管梗阻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肝癌患者出现黄疸。如胆管形成癌栓,肝癌细胞脱落堵塞胆管加重黄疸;肝内胆管发炎也会引发黄疸,因肝癌患者肝脏局部免疫力下降易发炎,影响胆汁排出;特殊情况是肝癌患者可能溶血,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过多未结合胆红素,肝脏无法及时代谢从而引发黄疸。这些因素共同影响黄疸的发生发展。
在肝癌黄疸的治疗领域,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特色和优势。与现代医学从疾病的局部症状出发进行治疗不同,中医药更注重从整体出发,强调人体自身的调节和平衡,通过温和而持久的调理方式,帮助患者缓解黄疸症状,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成都中医肿瘤研究院陈中刚主任温馨提示:中医药物具有较少副作用的优势,同时针对不同体质和病情,可以进行个性化的配方,使药物更加贴合患者的需求。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特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运用中药调理气血阴阳平衡、活络经脉、调和营卫;并通过心理疏导调整患者情绪状态,达到整体观念下的辨证施治。成都中医肿瘤研究院(万年路2号)集临床、治疗、保健、科研为一体,有自身独立的治瘤体系专利疗法和中医专利组方。以中医治肿瘤为特色,传承国粹中医治瘤精髓,延长生存期,始终致力于中医治疗肿瘤病的研究与临床诊疗事业,造福于广大肿瘤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