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强纳鸳鸯,贾母知道后为何却指着王夫人来骂,贾母真的老糊涂了?怎么可能!
创始人
2025-02-03 22:01:05
0

书中第四十六回写到,因鸳鸯是贾母身边一等的丫头,她深得贾母信任,贾母的财物等都由鸳鸯亲自打点和管理。

贾赦为此起了觊觎之心,想要强纳鸳鸯为小老婆,目的自然是为了贾母的财产。

贾赦先让邢夫人找鸳鸯去说,但鸳鸯不愿意不搭理邢夫人。

后来贾赦又找鸳鸯的哥哥嫂子去劝说,鸳鸯假意应允后却闹到贾母面前,将事情经过和盘说出,并铰发明志,甚至愿意以死表明自己不嫁的决心。

贾母听了,气的浑身乱战,口内只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薛姨妈见连王夫人怪上,反不好劝的了。

场面一度尴尬,还是探春有心,她见王夫人虽有委屈,却如何敢辩?

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都不敢辩。

探春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犹未说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委屈了她。”

探春一说,贾母立刻说自己老糊涂了,还马上向薛姨妈道歉,说自己错怪了王夫人。

薛姨妈其实心知肚明贾母话里责骂的是什么,但是她也不好说什么。

如今贾母道歉了,她也只能拿出亲戚的礼数表示不计较。

贾母真的是老糊涂了吗,她骂王夫人是不小心骂错了吗?

当然不是,贾母要骂的就是王夫人!

不过是借着贾赦邢夫人的事,拐了个弯来骂,给王夫人留一点脸面而已。

贾母骂王夫人:

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

这里面指的有两件事。

一是王夫人暗中将袭人收买,内定为宝玉的姨娘。

袭人本是贾母名下的丫头,却被王夫人暗中转到了自己名下,并还趁机排挤晴雯。

这事就算王夫人不禀报,贾母也是知道的。

贾母对此并非不在意,现在有机会便斥了王夫人一顿,她让王夫人明白,自己知道她暗中所做的事。

同时贾母也表明自己的态度,暗示王夫人收敛一点。

第二件事说的便是金玉良缘。

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这个毛丫头,表面看说的是鸳鸯,其实实际上暗示的是黛玉。

王夫人看不惯黛玉,要弄开了她,再摆弄贾母。

贾母这话说的是一点没错,王夫人打的正是这个主意。

贾母也很清楚,平时贾母不好直接责怪王夫人,但现在刚好有鸳鸯之事,贾母便趁机把话说明了。

贾府的人都是人精,贾母这么一说,王夫人肯定是明白贾母的意思的。

不但王夫人明白,薛姨妈和王熙凤也是明白的,所以她们才不敢辩解一句。

若然真是只为鸳鸯的事,王熙凤自然有应对之策。

贾母说话一向是点到为止,大家听懂了,她也不再累赘。

因此探春说一句话,贾母便顺着台阶下了,还说自己是老糊涂。

这不过是做给薛姨妈看看而已,毕竟明面上是亲戚嘛。

薛姨妈自然也心知肚明,所以她也拿出亲戚的样子说上几句客套话。

贾母说自己老糊涂了,可是她却并没有向王夫人道歉,而是让宝玉代替自己向王夫人认错。

宝玉估计也看清楚了其中的弯弯道道,他按贾母的吩咐马上要跪下向王夫人认错。

可是宝玉此时代表的是贾母,王夫人如何敢担当宝玉的跪,不过说上几句,此事也就了了。

所以此事最终王夫人也没有得到贾母的认错,因为贾母根本就没打算向她认错。

后来贾母又故意责怪王熙凤不提醒自己,王熙凤鬼灵精怪似的,如何不明白贾母的话。

她马上将话题转移,说是贾母调教的人太出色,怎怪老爷想要,还说自己若是孙子,第一个就把鸳鸯要过来了。

一番应辞下来,贾母开心了,大家也恢复了说说笑笑的状态。

贾母大骂王夫人一事就这样于无形中结束了,但王夫人的心结估计就没那么容易解开了。

这就是贾母给她的震慑,也是此次大骂的目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代御医都是给皇亲国戚看病的 ... 古代御医医术高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御医:...
古代御医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 为...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御医都是什么水平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只要...
吴亦凡在里面没了?辛芷蕾被前老... 1:吴亦凡在里面没了?吴亦凡自从进去后断断续续有不同的消息传出,从一开始“人没进去跑到国外了”到“进...
最新或2023(历届)南京中招... 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从南京市教育部门获悉,南京最新或2023(历届)高中艺术及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出台,将...
宰相向皇帝保举郑颢做驸马,郑颢...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郑颢究竟有怎样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