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孙权最费心血的儿子,如果他不早卒,东吴或许不会出现后面的动乱
创始人
2025-02-03 15:40:45
0

在三国时期,孙权的评价大多是前期比较英明果毅,到后期就变得昏聩。由此引发“二宫之争”,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动乱。孙权先以孙和为太子,又废掉孙和,以幼子孙亮为太子。不过孙权最费心血的继承人并非孙和和孙亮,而是孙登。而孙登的表现又妥妥是一个明君胚子。如果孙登没有早卒,东吴后面的政治环境会有很大的变化。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个人。

孙权以孙登为太子

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不过他并非是孙权的嫡子。事实上孙权也没有太明确的嫡妻,他称帝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册封皇后。孙和、孙亮都不是嫡子。孙登的生母地位不高,所以史料也没有记载,孙登的养母是徐夫人。徐夫人是江东集团元从徐琨的女儿,也是孙权的表侄女,更是孙权曾经的嫡妻。

孙权原先的嫡妻是谢夫人,后来孙权娶徐夫人的时候,要求谢夫人做小,谢夫人不愿意,因此失宠。不过徐夫人也因为妒忌而失宠。孙权从吴县迁徙到京口的时候,就把徐夫人留在吴县。虽然徐夫人和孙权的感情破裂,但是徐夫人毕竟曾经受宠,地位也高,是孙权的嫡妻。而徐夫人似乎也没有子女,于是孙登就成为徐夫人的养子。和曹操的丁夫人抚养曹昂的情况比较相似。

在曹魏黄初二年(即公元221年),孙权向曹魏称臣,被封为吴王。因为当时孙权要面临蜀汉的军事威胁,实在没有信心再与曹魏作战,所以就暂时归服曹魏,避免两线作战。孙登在这一年被立为吴国太子。孙权对这个太子还是非常上心的,“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

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四个人被孙权选为孙登的“四友”,他们在后世似乎名声不显,但都是东吴的贵勋子弟,诸葛恪是诸葛瑾之子,张休是张昭之子,顾谭是顾雍之子,陈表是陈武之子,可以说是东吴政坛中非常有潜力的青壮力量。

除了太子四友以外,谢景、范慎、刁玄、羊衟等人也被安排为孙登身边的宾客。这四个人虽然在后世名望不高,不过在当时也都是东吴的名士。所以在当时“东宫号为多士”。孙权起初在武昌定都(吴国都城),为了应对蜀汉和曹魏的威胁和镇抚荆州。等到东吴黄龙元年(即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并定都建业。孙登被留镇武昌,孙权还令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孙登。

除了为孙登挑选人才组建羽翼以外,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够体现出孙权对孙登的态度。比如曹丕一再要求孙权令孙登入质曹魏,孙权一再拒绝,最后不惜与曹魏展开激烈的战争;再比如孙权一心想封步练师为皇后,但始终没有如愿。这里面有群臣的反对,也有孙登的干涉;等到嘉禾元年(即公元232年),孙登回到建业,继续活跃于东吴的政治中心。

孙登的表现

从长子继承制度来看,孙登被立为太子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幸运的是,孙登又是一个非常贤德的人,可以说是百姓臣民眼中的明君的形象。《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后面的总评评价孙登为“居心所存,足为茂美之德。”后世一些史学家、政治家对孙登的评价也不吝啬赞美之词。那么孙登有什么样的表现,能够等到这样的评价呢?

孙登的表现可以用几个标签来形容——随和、仁德、明智。首先来说一说随和这个点。孙登虽然不是大一统朝代的太子,但毕竟也是东吴的继承人选。不过孙登并没有因此变得盛气凌人,反而是非常随和。面对诸葛恪、张休、顾谭等幕僚的时候,孙登以布衣之礼结交,或者同车而行,或者抵足而眠。

这样一个随和的领袖,也得到追随者的忠诚。比如在孙登去世的时候,上述的太子宾客谢景时任豫章太守,抛弃官职为孙登奔丧。这在东吴是触犯法律乃至死罪的事情,也就是说谢景为孙登奔丧是冒着巨大的风险,不过还是被孙权原而不问。

除了随和以外,孙登表现的也很仁德。《孙登传》中记载,孙登郊猎的时候“远避良田,不践苗稼”;选择安顿之所的时候也寻找人烟稀少的地方,不会因为自己的爱好而干扰百姓。

另外《孙登传》中还记载两件事,其一:孙登乘马外出,突然有弹丸从身边飞过。左右寻找射击者,正好发现一个人拿着弹弓和弹丸。大家都以为是他,但是他不承认。有人建议严刑拷打,孙登制止了他,而是找到刚刚飞过的弹丸,发现果然和这个人身上的弹丸不一样。其二:孙登丢掉一个金制的马盂,找到偷窃者,是孙登身边的人干的。孙登不忍心处罚,于是在责备一番之后就遣归回家,并且令其他人不要声张。

作为一个统治者,只有随和和仁德是不够的,只能作为仁君,未必成为明君。而孙登也有一些体现明智的表现。在嘉禾三年(即公元234年),孙权率领大军进攻合肥新城,令孙登留镇建业统摄全局。当时东吴收成不好,盗贼频生。孙登负责制定防备盗贼的科令,“甚得止奸之要”;另外在孙权宠信酷吏吕壹的时候,孙登也多次劝说孙权。但是孙权没有听从,最后吕壹将东吴政局搞得乌烟瘴气,君臣失和,孙权还是处死吕壹安抚群臣。

孙登之死与东吴的动乱

无论是孙权本人,还是后世的评论者看来,孙登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继承人,一个合格的太子。可惜的是孙登去世的时间比较早,在赤乌四年(即公元241年)去世,年仅三十三岁。孙登的死不仅让孙权悲痛不已,失去了最费心血培养的继承人,还间接导致东吴后续的一系列动乱。

在孙登去世之后,孙权以孙登的弟弟孙和为太子。虽然孙权同样重视孙和,为其组建班底,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孙权同时扶植另外一个儿子孙霸,导致孙和一派和孙霸一派展开激烈的争斗。

在一番非常激烈、残酷的厮杀之后,孙权废掉孙和、赐死孙霸,改立幼子孙亮为太子,以诸葛恪、孙弘、孙峻、吕据、滕胤五个人为辅政大臣。结果在孙权去世之后,这些辅政大臣之间又开始厮杀,最终是孙峻的堂弟孙綝获得最终的胜利。孙亮想要除掉孙綝,反而被孙綝所废。最后东吴的第三代皇帝孙休除掉了孙綝,才结束这场巨大的风波。

参考文献:《三国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二十年了,战争剧超不过他 赛人在我的采访经历里,黄梅莹和李幼斌是最不配合的,但却给我留下别样的好印象。李幼斌黄梅莹两人在表演时...
这届主流媒体为何“热衷”监督娱... 作者|James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一个关于所谓"DeepSeek就AI模型违规关联向王一博道歉"的言...
《以法之名》直到江远身世曝光,... 随着剧情的发展,天龙集团的幕后操纵者禹天成终于登场了,只不过大家都没有想到,他竟和江远会有合作,更没...
台风“丹娜丝”为何“不走寻常路... 不少台风在北上或者东移远离广东后,对广东的影响一般趋于结束。但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似乎要“不走...
洋河股份突然换帅,为何? 文 / 三生 来源 / 节点财经 失去“白酒老三”的洋河股份,终于迎来了人事大调整。 近日,洋河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