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棣迁都北京后,为何没有将存放国家机密的黄册库搬到北京?
创始人
2024-12-17 21:21:05
0

明朝的黄册,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数据库,里面记录着明朝的人口数量、田亩数量、产业等重要信息。

可以说没有这些大数据,大明帝国就无法运转。而登记这些重要数据的黄册就存放在南京的后湖(也就是今天的玄武湖)。

那为什么朱棣迁都北京后,没有将这个机密库搬走呢?倒不是朱棣不重视它,而是另有原因。具体我们从如下三点来分析。

1.北京没有合适的地方存放

南京后湖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因为它与陆地隔绝,不会有闲杂人等,所以用来存放这种机密文件再合适不过了。

另外后湖的面积大,又不容易失火。北京可找不到玄武湖那样天造地设的湖泊。

不过就算北京有合适的湖泊也不行,因为北京天气冷,一到冬天湖面就结冰了,那什么人都能闯进来了。

所以,地理位置真的很重要。

2.南京离江南富裕地区更近

我们知道建黄册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方便收税。

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是天下赋税重地。天下一半的赋税都来自于此。那黄册库留在南京,能更好地为大明税收服务啊。

所以从永乐皇帝开始,每期黄册造完,除了总册需要呈给北京之外,其他的里册依然存放在南京,一直持续到明朝末期。

3.看守森严保障其安全性

朱棣迁都北京后,在南京也留了一套中枢班子,所以不愁没人帮他看管黄册库。

那黄册库管理团队有多强大呢?

a.长官1名,职位是南京户部给事中,相当于现在财政部副部长。

b.户部清吏司主事1名,正六品,级别比a高,但地位却比a低。

a和b的职位,一个是监督户部办事的,一个是户部办事的。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制衡。这样的安排也是用心思了。

c.守备太监1名,相当于管钥匙、管开门的。不过倒不是你让他开门,他就开门的,得先拿到上面盖章的“通行证”。

d.监生5名

e.小吏30名

f.匠役50名

除了以上,还有三个军事单位各出一批卫兵昼夜巡视,驱赶闲杂人等,每五十步就要设一哨。湖与陆地隔绝,也没有桥梁,与岸上来往只能通过船只。可谓戒备非常森严。

那如果生病了怎么办呢?总要上岸去看医生吧?想多了!

朱棣的规定是,有病的也不能离开,让太医带着药去湖上治理,谁都不得违反。可见湖禁有多严格,

如此森严的制度,没人敢擅自闯入,防火防潮防虫工作也做到了极致。远在北京的朱棣还怕什么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勑为皇太子作诗...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勑为皇太子作诗 七,是组诗的第七首,一共八句,每句四言,是一首古体诗,此诗由南北朝著...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 五 三...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 五,此诗是组诗的第四首,一共八句,是一首四言古体诗,由南北朝著名的诗人谢眺所...
外国也有幕僚吗?外国的幕僚是怎... 日本幕僚日本防卫厅从2006年起设立统合幕僚监部(联合参谋本部),统合幕僚会议被废除,以增强海上、陆...
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诗 和王主簿季... 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诗,此诗的亮点在于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心中感慨,此诗由南北朝诗人谢眺所作,下面...
为何悬赏台军“心战大队”核心骨... 10月11日,厦门市公安局发布《悬赏通告》向社会悬赏征集18名台湾军方“心战大队”核心骨干违法犯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