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曾想把《女史箴图》归还中国,为何拒收?
创始人
2024-12-13 09:20:55

“春蚕吐丝,流水行地,以形写神,皆出自然。”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当此巨赞者,唯有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根据张华的《女史篇》画的一卷插图性画卷。200年前,它还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如今却作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深藏库房鲜于示人。

中国为何拒收《女史箴图》?

19世纪末,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一位驻扎在颐和园的英军上尉,趁乱将《女史箴图》盗走,那位英军上尉虽然抢到了这幅名画,但却并不了解这幅画的价值。

1902年,他回到伦敦,把《女史箴图》也带回了英国,以25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女史箴图》局部

二战初期,英国在欧洲战场节节败退,亚洲地区的殖民地也岌岌可危,特别是在日本的军队进入东南亚后,那些欧洲的殖民势力更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在英国的请求下,国民政府向缅甸派出了远征军,支援英国,解除了日本对缅甸的威胁。

英国政府为了感谢中国军队在缅甸解围,想要送一个礼物答谢国民政府。于是他们就给了国民政府两个答谢的选择:《女史箴图》或一艘潜艇。

最终,中国选择了潜艇。作此抉择也是无奈之举,在漫无止境、一切以实用说话的战争年代,国民政府的选择是不难想象的,他们几乎没做什么思考,就选择了有实用价值、对战争、对当时国家有着最大意义的潜艇。

《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展出

在和这次归还机会擦身而过后,《女史箴图》唐摹本从此留在了英国。

后来,由于不熟悉中国画的保存方式,大英博物馆以日式装裱的方式将其裱在板上悬挂。结果,由于材质的原因,古画随着木板的裂开而开裂,导致《女史箴图》被拦腰裁切,明清时期文人留下的题跋都被裁剪下来,切口处也出现了掉渣现象,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女史箴图》局部

《女史箴图》为何如此珍贵?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为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

《女史箴图》最早即记于米芾的《画史:“《女史箴图》横卷,在刘有方家,人物三十余。以上笔彩生动,髭发秀润。”

顾恺之

若结合中国文人画的特征,再考察顾恺之的生平与所留画作,可以肯定中国文人画始于顾恺之。而论及将绘画与书法文章相结合的最早作品,非《女史箴图》莫属。

“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西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有名的“愚帝”,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流传甚广。后来顾恺之就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段为画,每段有箴文(除第一段外),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故称《女史箴图》,旷世名作由此问世。

此图的原作早已失传,现存的《女史箴图》有两个摹本。一个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南宋人所摹;另一个就是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唐人摹本。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唐代摹本,则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设色绢本长卷,并将原画的神韵高度还原,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可估量,由于年代久远,原画12段中的前3段已经丢失,现仅存后9段;北京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完整十二幅场景的南宋素描摹本,水平稍逊,但亦有研究价值。

我们就跟着《女史箴图》,来感受一下当年张华的良苦用心。虽年代久远,但今日仍可鉴。

第一段: 冯婕妤挡熊

玄熊攀槛,冯媛趍进。

夫岂无畏?知死不吝!

第一幅画的是冯婕妤以身挡熊,保卫汉元帝的故事。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汉元帝带着后宫佳丽在虎圈观兽搏斗,好不快活。突然,有一只黑熊突然跃出围栏,直逼汉元帝。冯媛见后,立马挺身挡熊救驾,其他妃子则躲于帝王之后。得救后,汉元帝刘奭问她为何如此,她说,熊见人则止,此乃救护陛下也。

画面中的冯婕妤,衣带飘飘,身姿娉婷。相较于佳丽妃嫔的惊恐后退,手执武器的护卫之惊惶失色,冯婕妤全人都透着从容赴死的淡定。

按:冯婕妤“知死不吝”,确是大情大义之举。然而,一个女人肯为丈夫舍身赴死,可丈夫却坐享三妻四妾,甚至可能是薄情寡义之辈,岂不殆哉?夫妻是平等的,相敬相爱、相伴相守才是正道。

第二段:班婕妤辞辇

班妾有辞,割驩同辇。

夫岂不怀?防微虑远!

第二幅画的是班姬不与汉成帝同车的故事。汉成帝欲与宠妃班婕妤通辇,班婕妤坚辞不就,并劝说成帝:“圣贤之君,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有嬖幸之妃在旁,我若与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

画面中,八名宫人共抬车辇,辇中的成帝回首顾盼,似是怪责叹息。辇后的班婕妤,侧身而立,面容美丽而庄重。

按:班婕妤以理制情,希望君王爱江山、远美人,确是大义之人,可惜碰上的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汉成帝刘骜一生沉湎酒色之中,最后竟醉死温柔乡,可叹!

第三段:山景和猎人

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

日中则昃,月满则微。

崇犹尘积,替若骇机。

第三幅画的是山水鸟兽,画中绘有一山,山坡有虎蹲坐回首,山峡有露颈之马,山下有奔驰两兔,山旁有鸟儿,一翔于空中,一立于石。山顶则有彩云萦绕,骄阳在右,明月在左,日中有乌鸟,月中有玉兔,暗喻“日中则昃,月满则微”之理。一猎人持弩,似在瞄准老虎。山下有一个人跪右腿,弓左腿,搭箭弯弓欲射,表现了“替若骇机”。

日月有常,是不圆满的,名利也似尘土一般,失去它们就像射箭一样快。此场景,实为之前帝王后妃故事作结语,表现世事皆难逃盛极而衰的法则,妇德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按:妇有妇德,古今不易之理。当然,妇德的内容和形式都是随时代变化的。另外,也不能过分苛责女人,而放任男人。毕竟,没有贤明豁达之君子,徒有贤德淑良之女只会痛苦万分。这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吧!

第四段:知饰其性

人咸知饰其容,而莫知饰其性。

性之不饰,或愆礼正。

斧之藻之,克念作圣

第四幅描写宫廷妇女化妆的情景。此景是告诫女性不要专门爱打扮而不修养“德性”。画面中一贵妇席地而坐,一侍女为其理发梳妆。侍女(站立者)头梳高髻,上插步摇首饰,髻后垂有一。

画家通过宁静而肃穆的环境,表现出贵族闹情逸致的空虚生活,手法极其高妙。

按:爱美是女子的天性,修德却需要毅力。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修德之难,可见一斑。以德为先,德容双修,应是最好的吧!

五段:同衾以疑

出其言善,千里应之。

苟违斯义,则同衾以疑。

画中绘一对夫妻在寝帐中谈话的情景。床帏间夫妇相背,男子作仓促而起状,女子斜靠床边,也显得警觉和迟疑。这说明,口出善言,千里之外亦能响应,反之,虽亲为夫妻,也会互相猜测。乃为训诫女子应知道言语之善对维系夫妻感情的重要性。

该场景直接表现张华的诗作,夫妻相背,咫尺成千里的状态被描绘得惟妙惟肖。

按:父母会老去,孩子会离去,唯有爱人才是陪伴一生之人。所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夫妻关系和谐是一切的根本。当然,女子要注意言语之善,对男子也一样。

第六段:微言荣辱

夫言如微,荣辱由兹。

勿谓幽昧,灵监无象。

勿谓玄漠,神听无响。

无矜尔荣,天道恶盈。

无恃尔贵,隆隆者坠。

鉴于小星,戒彼攸遂。

比心螽斯,则繁尔类。

第六幅是表现一夫多妻的生活情境。画面中帝王后妃和子女们形成一个和第六个场景中山景一样的三角形,告诫女性不要互相嫉妒,微言事关荣辱,如果做不到妇德的要求,即使有稳定的家庭生活,也会和尘土构成的大山一样,瞬间灰飞烟灭。

按:旧时男子三妻四妾,如何处理好她们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当然,如今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一夫多妻制已一去不复返了。

第七段:专宠渎欢

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以专。

专实生慢,爱极则迁。

致盈必损,理有固然。

美者自美,翩以取尤。

冶容求好,君子所仇。

结恩而绝,职此之由。

第七幅表现“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专”的内容。这个场景和前面的和谐场面形成对比,帝王拒绝了他的妃子,因为欢爱不可放纵,恩宠不可专擅。画家用这个场景来表现如果做不到礼教中规定的妇德,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社会主宰男性的认同。

按:女子渴望夫君独宠一生,这样的期望古今皆为正常。今天看来,尽管有不纵情放欲的合理成分,但这样的要求对女性实为不公。

第八段:静恭自思

翼翼矜矜,福所以兴。

靖恭自思,荣显所期。

画中一贵妇端坐沉思,意思是女子若想尊贵,必须谨言慎行,尤其要“慎独”。

按:娴静自守、不求显耀的确是女性的美德。但是在古代,女子的命运完全被男子所掌握,也是令人扼腕。

第九段:女史司箴

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第九段画一女史端立,执笔而书,前有两姬相伴而行,相顾而语。插题箴文是“女史司箴,敢告庶姬”两句。宫廷女官在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为鉴。

按:《女史箴图》是一部的“驯女宝典”,其对女性的要求过于苛刻,将女性安排在从属于男性的地位。虽如此,但妇人要有妇德,正如男人要有担当一样。乾坤正位,天下大义。

整幅画卷中的女子神态造型各异,衣带飘洒生动,皇宫的奢华与女子形散神聚,纤细婀娜的体态,衣服的褶皱也用墨色晕染出来了,很有层次。人物线条婉转优美,雍容华贵的生活呼之欲出,画面布局疏密得当,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笔法连绵飘逸,犹如春蚕吐丝,有强烈的含蓄飘忽的韵律感。

附:《女史箴图》长卷欣赏

相关链接》》》

教科书里的古人画像,都是谁画的?

100幅宋代名画,中国艺术精神的最高峰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果然名不虚传!

十大名家的耕牛图,太漂亮啦!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玉,大开眼界(高清实物图)

藏在英国伦敦图书馆,罕见100多年前的中国影像

齐白石的 “ 发财图 ” ,张张吉祥!

一副《围棋报捷图》,尽观淝水之战中谢安的名士风范

《韩熙载夜宴图》:那忧郁千年的眼神

钱选《归去来图》,转90度看画中的陶渊明!

李青友 | 作《双喜图》并跋

李白《灞陵行送别》,沈周《灞桥风雪图》

敦煌壁画《张议潮出行图》

南阳医圣祠出土东汉针灸陶人,一级文物!

顾恺之名作!看不懂《洛神赋图》,只因未动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何秦孝公死后 秦惠文王第一件... 秦惠文王为什么第一件事就要杀死商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
造成西晋亡国的八王之乱的人是谁... 还不知道:八王之乱是哪八个人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66年,...
三国名将文聘:曾打败关羽,还差...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文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奸佞乱政,朝政腐败,百...
看揭秘:汉武帝为什么要把天下各...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武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调集几万工...
王莽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呢 为什么... 为什么说王莽是穿越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