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可默:如果人心没有动,科学就只是冰冷冷的实验--科技小院启示录
创始人
2025-11-26 11:40:17

我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金可默,目前也是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的负责人。今天就来讲一讲我们一群人,在洱海边的科技小院,一起保护洱海的故事。

大家请看这样的一个照片,是我随手用手机拍摄的,一个多月前的午后,这位老爷爷向我走来,他手里拎着个东西,走到我身边说:老师能不能帮我修一下这个?说实话,当时我特别懵,我说:您先赶紧进来。然后我就特别没用的,把我的学生从小院里叫了出来。学生看到我了,他笑着说:老师,爷爷以前来过咱们小院,他手里拿的是一个播放器,之前给他修好了,可能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说着他就把我们的凳子,从台上搬到了院里,让老爷爷先坐下来。老爷爷说:有你们在村子里面真是好。老爷爷说的这句话,我特别骄傲,为我们这个小院的孩子们感到骄傲,为我们能在村子里面被需要而骄傲。

说实话,这几年我们在古生村,村民的家里电灯、遥控器、轮椅坏了会找我们,还有村民家里孩子结婚,需要撑场面的时候,也会找我们。他们其实不知道我们是什么专业,他们只知道我们有文化,所以我把这件事情,发到我的朋友圈。我当时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科技小院在村子里的意义不只是我们会什么,更是我们一直都在”。当时有很多的朋友在我的朋友圈留言,他们说这就是科技小院最打动人的地方。

大家现在看我像是很E人,但我其实也是I人,我本人是做基础科学研究出身的,我也完全没有农村的生活经验,我自己的科研专长是研究土壤紧实胁迫下,根系和土壤的相互作用。

在实验室里我和我们很多的同学们都一样,一呆就是一整天,我去分析我的样品,处理我的数据,我对着电脑去看英文的SCI paper,去写文章,生活看似很简单,很纯粹,但是有的时候也很孤独。

我2019年回国,入职到中国农业大学以后,越来越感觉到我自己所研究的土壤的黑箱,好像离老百姓真实的问题越来越远。我自己的座右铭是:世事不难,我辈何用。但是随着我回国的时间的加长,我越来越觉得迷茫。

所以我做了一个对我来说不小的决定,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的规划,会跟农村连上。我当时就想把自己放到生产一线,我想看看我做的东西,在真实的生产场景中是什么样的。于是我主动请缨和张福锁老师一起,来到云南大理古生村。一到古生村,我就和同学们驻扎在了洱海边,这一住,一年就是三百多天,我们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

大理的古生村就在洱海边,我们的小院步行五分钟就能到洱海。洱海大家都很了解,被誉为高原的明珠,但是洱海其实曾经爆发过大面积的蓝藻。虽然这几年经过有效的治理,水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距离我们理想的状态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而我们前期的调研发现,目前在洱海保护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不清,农业农村源的贡献不明,作物的产值低,环境损失大,特别是洱海保护和农民增收没有很好的协同起来,这样的三大挑战。

为此张福锁院士就带领着我们整个团队,又联合了四十多家的科研企业,四百余位的科研人员,我们驻扎到洱海边一起去联合攻关。我们基于土壤的养分供应规律和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研发了绿色的生态种植技术,也同时创制了绿色智能肥,以及复合微生物肥料。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保证了植物的生长,还降低了肥料的用量,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洱海的状况对我来讲是非常复杂的,也是我之前没有遇到过的,为什么呢?首先整个洱海流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非常高,从苍山到洱海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能从3%~8%,苍山脚下3%,到我们古生村所在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达到了8%,甚至是黑土地的两倍。有机质含量高,很多人说,那不是很好吗?但是大家要知道,它离洱海那么近,有机质含量那么高,有机质是成负电荷,我们的很多的养分的有效元素也是负电荷,负负相斥,植物的根系还没有来得及吸收,就增加了它流向洱海的风险。

这么好的有机质的含量,它的土壤结构却非常差。大理下雨的季节恰恰是在温度最高的季节,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养分的流失风险非常大,土壤的养分和作物的需求不匹配,根系长得非常差,所以作物的长势也很弱。高肥力的土壤背景下,如何能够去把土壤改造好,让植物的根系长得好,这样的技术是缺乏的。而去解析土壤结构,根系,磷,三者的关系,正是我的科研擅长,我从博士一直做到现在,我非常开心,又找到一个能够贡献洱海保护的点。

我带着同学们,沿着整个流域打了很多一米深的土钻,我们对它进行精细的分析,我们也全面的解析了,整个洱海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 土壤结构的特点,这是我们首次把它进行了刻画,同时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基于目前的土壤结构,碳、磷的关系,构建了高肥力背景下的促根改土技术,形成了相关的产品和相关的技术,目前也应用到了洱海流域。

说实话,老百姓对我们并不是很理解,对我们可以说是既怀疑又好奇。跟我们说,你们肥料用的这么少,水稻能长得好吗?而且他们还说,你用环保的做法肯定赔钱。最开始的时候,老百姓经常会追着我们问,金老师,你们会在村子里面待多久?他们不相信,从北京下来的老师和同学,会在村子里面一直待下去。当时我们也没有解释太多,我们就想用行动努力的去融入这个村子,努力的融入他们。变得熟悉了以后,有一个农户跟我说,金老师,其实我们也知道肥料用多了不好,但是肥料用的少了,庄稼长得不好,收成少,我们家挣的钱少,吃不饱怎么办?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正因为这样,就更加强调了我们小院驻扎的重要性。我们开始跟他们一起,每天一起去下田,一起去工作。我们教他们如何去利用叶色的变化,去判断土壤的肥力情况,和植株的养分的缺失的情况。他们看着我们拿着比色卡,还有我们农业用的 SPAD仪去测量叶片,或者是观察叶片叶色的时候,我印象特别深,跟我们一起工作的何师傅,就拍我的肩膀说:金老师,你天天拿着仪器看叶片的颜色,你是想看它心情好不好吗?我当时也觉得这个描述很有意思。

但我真正带着他一起用比色卡或者SPAD仪器去看的时候,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叶片的颜色,不只是看个大概,真的能够反映他们的施肥情况。那一刻我开心的是,科学第一次在他们的眼前,变成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老百姓的种地技术或者种地的经验,肯定比我们这些老师和学生多,但是我们小院和他们一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就是要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知道有我们在,环保的做法也能够种得好,不赔钱甚至还能够赚钱。

在村子里面不只是他们向我们学习,其实我们更多的是向他们学习。我印象中非常有趣的一个农户跟我说:金老师,我们苍山洱海天气变化很大,苍山上面有的时候什么形状的云,比如有叫望夫云,当它出来的时候,就意味着要刮大风下大雨,你们一定要做好防护。当时我只以为这是一个有趣的当地说法,并没有太在意,但是一次现实的情况深深地教育了我们。

那是我们刚去的第一年, 五月份,刚把水稻栽下去,就遇到了一个突发的低温情况。而我们的很多的水稻苗发黄变软,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非常着急,特别是我们负责水稻种植的许玖亮老师,每天从早到晚都泡在地里,带着同学们一棵苗一棵苗的补。所以 “我们大理的天气是有脾气的,要顺着它走”,这样一句朴素的话,一直让我记到现在。我们的角色也从老师和农民变成了一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朋友。

可以看到我们只用了一年就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首先我们摸清了整个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和贡献,我们构建了绿色高值的种植体系,在肥料的使用量上我们降低了30%,但是我们的平均产量反而提高了10%,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就以水稻为例,我们在2022年遇到了突发低温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达到了808公斤的产量,而农户的常规的种植产量只有650公斤,到了2023年我们达到了848公斤,到2024年达到了874公斤,我们实现了三年的连续的增长。到现在我们在大理工作接近了五年,整个流域的主要作物都是我们来做技术支持的。

我们经常说,老百姓为了保护洱海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想要让老百姓保护下来的绿水青山,变成他们手中的金山银山,我们要做的其实得更多。我们不但要关注我们擅长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我们还要做很多不擅长的事情。

我们是自然科学的团队,但是面临村子里的发展的问题,面临老百姓的生计问题,我们要化身像社会学家一样,去想我们怎么去带动村集体的经济,我们怎么去把村里面有才能的人挖掘出来,打造我们的乡村能人,我们怎么样去找人来教他们去做电商销售,教他们去做民宿经营,教他们去拍短视频,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多增加一个一技之长,让他们能够多一个赚钱的方式。

张老师经常跟我们说,科技小院到一个村子里面,如果我们不让老百姓赚到钱,我们就是失败的。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有成功的,有失败的,还有正在进行中的,不是一帆风顺的。你可以看到在村子里面,我们现在已经不是科技人员了,我们更是这些老百姓身边一群长期在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也变成了家人。

我们做了很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慢慢的摸索出了一套,我们自己的研究范式。就像我们关注田里的种植技术一样,我们去发现问题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也要关注村里面农户的一些看似平常,却与洱海水质息息相关的一些事情,像他们的饮食健康,像他们垃圾分类的情况等等。

我们把它设置成学生的课题,通过分析数据找到方法。我们一方面做我们的研究,另一方面我们也把这些数据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做成科普的资料、PPT、宣传册,明白纸,去给老百姓去做培训。让他们知道,怎么样能让他们的生活更健康,怎么样能让他们的垃圾分类更合理,怎么样能让他们在家里,就能自己做有机肥,一点一点的去改变他们自己的一些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看到慢慢的有一些村民开始自己去做垃圾分类了,也慢慢的有一些村民更加注重庭院的经济了。

老百姓会跟我说:金老师,你看看你们来了以后,村子里更干净了,游客也变多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最重要的就是因为收入的增加,我们的邻里关系和家庭关系也都变好了。听到这样的表述我特别开心,也能看到这样一个绿色的意识,慢慢地走入了他们的内心。

因为我们的同学们在村子里面,我们经常会带小朋友一起玩耍,做支教,陪他们做体育活动。随着我们在村里时间的变长,像一个嬢嬢就跟我说:金老师,因为你们的到来,我们更加重视了孩子的教育了,以前我们就觉得读点书,讨个生活,够用就可以,但是我们生活过得也的确是苦哈哈的。但是你们来了以后,看到一百多个学生,都在我们的村子里忙来忙去,在田里面做实验,我们觉得要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开始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科学能够改变乡村。

目前在整个古城村,我们一共建立了十三个科技小院,和云南农业大学一起一百多名的研究生,二十多名的老师长期驻扎,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开展一系列的工作。这三年也给古城村带来了接近2,800多万元的收入,直接或间接的创造了二十多个长期或者是季节性的工作岗位,可以说给古生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一个老师,学生的变化也让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很多的学生都是城里的孩子,即便是村里的孩子,其实现在农活接触的也不多。以前他们畅想的研究生生活,是在实验室里面做实验,写论文,对照着仪器、数据、电脑,但是现在他们在农户的田里面做实验,写文章。他们意识到了科研不只是发论文,更重要的是回答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学生白天在田里面去测样布点,去农户家里面做调研,晚上给老百姓做培训,去分析数据写日志。

一位同学的日志里,他是这样写的:22岁,我考回农村读研究生,我非常迷茫,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但是经过在小院里一段时间,我找到了我人生的意义,我第一次感觉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种出来的。这件事情让我作为一名老师,我为学生们感到骄傲。

我还非常开心的就是我们村里面很多的年轻人,开始回来村里面创业了。我们刚到古生村的时候,我们统计了一下,1995年以后的年轻人在村子里面不超过十个,大部分都是外出打工了。现在有很多的村民回来了,有的办餐厅,有的办民宿,有的回来卖烧烤,整个村子里面就动起来了。我很欣慰的是我们自己科技小院第一届的一个毕业生,毕业了以后也回到古生村,去做电商销售去创业,想要把自己的能量更多的再发挥到这个村子里,因为他本身就是大理人。

我们从最开始去的时候,古生村只有三家民宿,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家民宿,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收入增加了接近一倍。这个时候很多人就问我,金老师,民宿增加了,游客多了,环境压力不就会变大了吗?我想说,的确,游客变多了,带来的潜在的环境压力一定会变大。这正是我们前面为什么关注老百姓的饮食,为什么关注他们垃圾分类的方式,我们为什么去通过培训等等,去引导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走向绿色化的意义。

我有一个研究生,他去年已经毕业了,他的课题是去老百姓家,去收集他们的洗碗水、洗菜水和洗澡水。还去洱海边的一些经营的餐厅和民宿,也去收集他们的洗碗水,洗澡水和洗菜水。我们收集这些样品去分析里面的氮、磷、cod这些元素或者是这些物质的浓度,而这三个氮、磷、cod是影响洱海水质最关键的指标。 我们把这些结果,变成我前面所说到的多种多样的科普形式,我们去给老百姓去做培训,这样的话我们会对整个洱海的水质有更好的影响。

所以当很多人问我,科技小院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我常引用我们的创始人张福锁院士的话:科技小院不只是做技术的赋能,更在去改变他们的思想。就像我们在大理,我们相信科学的力量是技术,慢慢地在我们的工作中发现,真正推动改变的不只是技术,还有人心。如果人心没有动,科学就是一个冰冷冷的实验。

在村子里面让我们最珍惜的,就是我想通了的那些时刻。当我们农民明白,绿色不是吃亏,不是赔钱,而是一个长远的利益。当我们的学生明白,我们的研究不是为了发表论文,而是去理解我们和农村、农业、农民的关系,去理解我们和人,和自然的关系,那一刻我们科技小院意义就真正的凸显了。

所以张老师经常跟我们说,科技小院不只是一种服务模式,我们把技术给到小农户等等去用,而更是一种教育形态。在这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融为了一体,我们的知识和行动相互的去滋养。我们的学生,不只在是学习者或者执行者,他更是这场活动的参与者。我们的农民也不再只是接受者,他甚至是我们的老师,是跟我们共同去研发技术的创造者。

如今全国目前已有上千个科技小院,据我们最新的统计,也有更多的科技小院在建立和筹划的过程中。我们在全国的各个地方,来书写我们乡村振兴的故事。但是我们知道,真正的成功永远在未来,我们要做的是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乡村,能够拥有自己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因为认知的改变,成为行动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们一群人在洱海边的科技小院发生的故事,我们也欢迎各位到我们的大理古生村来做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田间地头直播忙丨乡村振兴进行时 (来源:经济日报)转自:经济日报“咱们村的柚子皮薄肉厚、清甜多汁,欢迎家人们下单!”初冬时节,重庆市...
经济数据强化降息预期,金价短线... 截至2025年11月26日 11:19,黄金ETF基金(159937)上涨0.37%, 冲击3连涨。...
国台办:陆委会、海基会应回归正... 11月2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台陆委会主委邱垂正日前称,海基会曾考虑在大陆微...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对公办幼儿园学前大班(含混合班)当年8月31日前年满5周岁的在园儿童免除保育教育费  ●对在教...
A股异动丨股东拟减持,晨曦航空... 格隆汇11月26日|军工股大幅回调,其中晨曦航空(300581.SZ)午间大幅收跌10%,报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