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争夺战,荷兰为何突踩刹车?
创始人
2025-11-24 12:01:13

本以为这将是一场漫长的僵持,然而荷兰突然改变了策略,给所有人带来了惊讶。 11月19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社交媒体上简洁地宣布,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他表示:鉴于近期事态发展,我认为是时候采取建设性的措施了。表面上是客气的说辞,但其中的深意并不简单。 仅仅六天前,还是这位大臣,他还坚定表示将派代表团来中国解决问题。本来定在本周初来访,结果到了周末突然改口,这种转变之快,令人大跌眼镜。 中国商务部在11月13日的回应更是耐人寻味。商务部表示:中国一直保持负责任的态度,欢迎荷兰代表团来谈,希望他们能展示出诚意。这话说得温和,但其背后的含义却相当明确:我们已准备好,你们怎么做就看你们的选择。 那么,荷兰为何会突然改变立场?这场围绕小芯片的博弈,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当一位政治家说鉴于近期事态发展,这通常意味着事情发生了变化,原本的计划行不通了。卡雷曼斯的这句话,实际上透露了三层含义:

第一,中国在芯片自主生产上的进展远超预期。就在荷兰代表团准备访问中国的同时,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这不仅仅是口头承诺,而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化进展。荷兰突然意识到,围堵中国的做法可能不仅无效,反而可能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一庞大市场。 第二,全球芯片市场格局正在发生重塑。数据显示,全球芯片产能正在向东亚地区倾斜,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买家之一。尽管荷兰的ASML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日本的竞争对手紧追其后。荷兰若放弃中国市场,相当于把这块肥肉送给别人。 第三,美国的态度变得微妙。近期有消息称,美国可能放宽部分芯片出口限制。这让荷兰人心里不禁打鼓:难道我要成为冤大头,继续坚持对中国的封锁吗? 因此,所谓的建设性步骤实际上是暗示:既然无法击败中国,那就不如坐下来谈判,寻求共赢。 荷兰的突然转变并非心血来潮,而是被三座大山压得无路可走。 第一座山:是否继续做生意?荷兰作为一个贸易型国家,中国是其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两国的贸易额预计将突破1100亿美元。在当前的经济寒冬中,谁愿意放弃这一巨大的市场呢?

安世半导体正是一个典型例子。原本属于荷兰飞利浦的这家公司,在被中资收购后不仅没有倒闭,反而越做越大,保住了当地大量的就业岗位,也为荷兰贡献了可观的税收。若继续打压这样的成功案例,不仅不合情理,情感上也难以接受。 第二座山:盟友是否可靠?荷兰一向依赖美国的对华政策,但逐渐发现美国的要求并不总是符合荷兰自身的利益。美国要求其盟友严格限制对华出口,而美国企业却设法留在中国市场。这种美国优先的策略,让荷兰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特别是当美国自己开始放松一些限制时,荷兰若仍然坚定执行对华封锁,岂不是成了冤大头? 第三座山:中国的反制措施能否承受?中国商务部回应中提到:从源头上迅速且有效恢复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安全与稳定。这看似普通的话语,实际上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如果你们一意孤行,中国有反制的手段,届时全球供应链出现问题,责任可不在我们。 这一警告并非空话。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还是很多关键材料的供应国。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破坏全球供应链就像在瓷器店里打架,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 这场围绕芯片的风波,表面上看似是中荷之间的双边争端,但其实反映了三场更大的博弈。 第一场:技术王座的争夺。芯片被誉为21世纪的石油,成为各大国争夺的焦点。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来拖延中国的进步,而欧洲则夹在中美之间进退两难。荷兰的犹豫,恰恰揭示了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困境——它们很难承受选边站的代价。

第二场: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拔河。芯片产业本身是全球化的产物,从设计到制造的各个环节分布在世界各地。尽管政治力量想重塑产业链,但经济规律却坚持全球分工。荷兰的转变,某种程度上说,是市场规律战胜了政治干预。 第三场:欧洲自立自强的成长烦恼。自俄乌冲突以来,欧洲越来越意识到必须依靠自身。在芯片领域,欧洲既不希望完全依赖美国,也不愿放弃中国市场。荷兰作为欧洲芯片产业的关键一环,它的选择实际上是在探索一种独立于中美之外的第三条路。 那么,未来会怎样发展? 短期内,荷兰可能选择冷处理,让安世半导体的问题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双方很可能达成某种默契:政治不干预,商业照常进行。 从中期来看,荷兰会在中美之间寻找更加平衡的立场。在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商业领域,限制可能会放宽;而对于高端光刻机等敏感技术领域,控制仍将继续。 从长期来看,这一事件可能成为欧洲调整对华技术政策的转折点。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将明白,完全追随美国的做法既不现实也不划算,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中国通过这次博弈,至少明白了三件事: 第一,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拥有更强的谈判筹码。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进步,削弱了外部封锁的效果,让中国在对话中更具底气。 第二,欧洲并非铁板一块。各国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考量,中国与荷兰单独谈判的做法,正是意识到这一点。这种方式有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华的统一战线。 第三,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通过强调供应链安全,实际上是在告诉世界:中国已经是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新定位要求中国在未来的博弈中更多地从全球视角出发思考问题。 荷兰也同样从中学到了几个重要的教训: 第一,在大国之间生存需要更高超的平衡术。盲目选边站,最后伤害的往往是自己。

第二,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可以享受中国市场的红利,但也要承受与中国经济深度绑定的风险。完全脱钩是不现实的,如何管理这种依赖才是真正的智慧。 第三,价值观外交不能当饭吃。用人权等概念干预正常商业活动,最终可能会付出实际的经济代价。 荷兰暂停干预安世半导体,只是这场漫长故事中的一章,结局远未到来。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局势的变化,类似的摩擦还会频繁发生。然而,这次事件清楚地传达了一个信息:政治干预无法抵挡经济规律,技术封锁无法阻挡产业的进步。 当荷兰大臣谈到建设性步骤时,实际上他已经承认了一个简单而明确的道理:在这个紧密相连的世界中,合作总比对抗更有利。虽然这场围绕芯片的博弈仍在继续,但我们已经从中看到了未来世界格局的变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媒体报道】经济参考报 | 1... (来源:电力国际汇epintl)11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10月份,全...
下班“庆”就位|别再睡前刷牙啦... (来源:经济日报)转自:经济日报别再睡前刷牙啦!最近,“专家提醒睡前最好不刷牙”登上热搜,这也反映出...
课标引领育人方向 课标学习引领... 课标引领育人方向课标学习引领实践——西安市第四十八中学召开课标学习交流分享会2025年11月19日下...
会员制商店激战“线上到家”,会...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会员制超市在激烈比拼供应链能力的同时,快速履约也成为拓展市场的关键。北京本土会员...
灵光突破200万下载:首破百万... 转自:财联社【灵光突破200万下载:首破百万用4天 再破百万仅2天】财联社11月24日电,通用AI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