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借贷的繁华表象下,省呗APP宛如一颗隐藏着巨大危机的“定时炸弹”,以其种种恶劣行径,将无数用户拖入了痛苦的深渊,成为金融市场中备受诟病的反面典型。
省呗的创始人林建明,这位曾经的“招行信用卡系统之父”,头顶着耀眼的光环踏入金融科技领域。他凭借在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的辉煌成就,于2015年创立萨摩耶数科并推出省呗APP,初期确实凭借“低息便捷”的虚假宣传吸引了大量用户,巅峰时期注册用户达千万之众。然而,这看似辉煌的背后,实则是一个精心构建的“黑暗帝国”。
林建明通过复杂的股权架构牢牢把控省呗的运营。天眼查App显示,他100%控股萨摩耶云科技集团,该集团又全资控股萨摩耶数科,而萨摩耶数科旗下更是收纳了湖南汇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深圳融合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及怀化邦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曾用名“怀化省呗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怀化邦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关联公司。林建明不仅以股权优势,还以这些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在业务决策、资源调配等方面拥有绝对话语权,整个业务链条完全围绕他的意志运转。这种高度集中的控制模式,虽然在企业管理上便于集中决策,但却为后续的种种恶行埋下了伏笔。
省呗委托的第三方催收机构,简直就是用户权益的“血腥屠宰场”。近期,其恶劣行径被媒体曝光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省呗”为关键词搜索,投诉量竟高达超3万条,其中相当比例直指“暴力催收”。
许多用户仅仅逾期一天,就遭遇了狂风暴雨般的骚扰。据《理财周刊-财事汇》报道,有用户仅逾期438.68元,便收到恐吓短信,而处理结果仅仅只是“已回复”,问题根本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更有甚者,在逾期第一天还在睡梦中,就被大量威胁短信吵醒。自称省呗的人员还将电话打到用户家人那里,第三方催收人员甚至跑到用户社交账号下评论,这无疑表明用户个人信息已被省呗泄露。众多用户投诉中提到,催收人员采用极为不当的手段,给借款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骚扰联系人的行为屡见不鲜。省呗这种以暴力催收为核心的手段,完全将用户当作可以随意践踏的“羔羊”,严重侵犯了用户的基本权益。
省呗官网打着“最高借款20万元,年化利率(单利)5%起”的宣传口号,声称要为用户提供“低息信用借贷”服务,这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现实中,用户的实际借款体验与宣传天差地别。
据《理财周刊-财事汇》报道,一位借款人借款11500元,分12期还款,还款总额高达13863.63元。细究之下,其中利息仅250.67元,而融资担保费却高达2112.96元,占比超八成。据《理财周刊-财事汇》报道,在消费保投诉平台上,也有类似案例,一用户借款7800元,除利息外,由省呗母公司萨摩耶数科控股的湖南汇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深圳融合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分别收取年化15%和12%的担保费,综合年化费率达36%,处于行业高位。
广东新闻频道报道显示,李小姐因资金周转在省呗借款8600元,20天后全额还款时被划扣8858元,超出本金的258元按借款期限折算,年化利率约54.75%,远超市场正常水平,令其震惊不满“短期周转竟有如此高息,感觉被坑”。
陈小姐借款26000元,每期除111元息费外,融担费高达311元,且融担费高于利息,显著加重还款负担。她表示“借款时未注意高额融担费,如今每月还款压力巨大”。
面对媒体的追问,萨摩耶云科技集团仅以“你猜”二字回应,如此态度凸显其对用户权利和媒体关切的极度漠视,也进一步激化了公众对省呗的负面情绪。
省呗在收费透明度上也问题重重。多位用户反映点击“协议”查看借贷条款与收费明细时,界面常显示“系统繁忙”,无法查看;向人工客服索要合同、协议,却被以“涉及隐私需相关部门审批调取”推诿。省呗与20家资金方合作时,均需用户承担高担保费,这无疑推高了用户的借款成本。业内人士指出,省呗的“双融担”模式,即一笔贷款由两家关联担保公司分别收费,本质上是“左手倒右手”,变相抬高了利率。更有用户反映,担保费不可选,涉嫌强制消费,严重侵害了用户的选择权。法律专家表示,若担保费过高,可能被视为变相利息,一旦超出民间借贷15.4%或金融机构24%的年利率上限,其合规性将面临严峻挑战。省呗这种高利率和高担保费的组合,就像一条沉重的绞索,紧紧勒住了用户的经济脖子,让用户陷入绝境。
北京商报此前报道指出,省呗借款流程中的“预约借款”功能暗藏玄机。用户在使用该功能时,需一键授权数十份合同,涉及多家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用户不得不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未知第三方,而且直至放款成功才知晓资金方身份。省呗合作的20家机构均可获取用户敏感信息,这大大增加了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这种“嵌套授权”模式违背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最小、必要”原则,不仅可能导致用户征信“变花”,还会对用户信用记录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省呗为了自身利益,完全不顾用户的隐私安全,将用户信息随意暴露,如同出卖了用户的灵魂。
此外,省呗在会员服务方面也饱受诟病。平台频繁向用户推送会员特权和风险监测服务,不少用户反映,仅点击“我知道了”,平台便自动扣款149.5元开通“月花卡”,整个过程无需用户确认。省呗的会员服务宣称能提供优先审核、提额等权益,但费用高达199元;风险监测报告则另收39.9元。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服务与放款并无直接关联,却变相增加了用户成本,引发了“强制消费”的争议。省呗这种利用会员服务进行变相收费的行为,无疑是在用户本就沉重的经济负担上又加了一块巨石。
省呗旗下的怀化邦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其最核心的网络小贷牌照注册资本仅3000万元,与监管要求的10亿元相差甚远,合规性存疑。在监管日益收紧的大环境下,省呗依赖下沉客群和高成本资金的高定价业务模式恐难以为继。其赖以生存的36%高利率模式根基动摇,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回顾2023年,省呗在腾讯广告投放突破百万元,主要依靠高成本信息流广告获客,这进一步推高了运营成本。若省呗不正视当前面临的催收乱象、优化收费结构,在监管高压与用户投诉的双重夹击下,市场份额将逐渐萎缩。林建明凭借技术创新缔造了省呗的前期辉煌,但如今暴力催收、高成本贷款和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正将这家企业拖入泥沼。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赛道上,合规是企业生存的底线,用户信任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省呗却一再践踏这些原则,若继续回避问题,不愿积极整改,等待它的或许不是转型机遇,而是更为严厉的监管制裁,最终只能走向灭亡的末路。省呗的种种恶行,不仅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也为整个助贷行业敲响了警钟,这样的企业注定会被市场所淘汰。
上一篇:萧山很多人十年间的共同记忆!曾经那么辉煌,为何变成现在这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