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免签政策刚刚实施,我就听说有朋友已经飞去贝加尔湖拍婚纱照了——机票比去三亚还便宜,姑娘也主动开始学中文,他们的婚事办得比在国内还要顺利。
不过,别急着羡慕,先摘掉俄罗斯新娘这个滤镜再说。 我曾在满洲里的一次饭局上问过几个娶了俄罗斯姑娘的朋友,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如果想省钱,那就别结婚;如果想省心,也别结。婚礼要办两场,酒席也得准备两桌,回国之后还得给丈母娘买一套哈尔滨的学区房,费用一点都不比娶个江西的姑娘付出的彩礼少。虽然免签政策把路程缩短到三小时,但文化差异依然存在。你以为用翻译软件就能搞定所有沟通,其实连红烧肉要不要放糖都能引发争执。 那边的姑娘看待中国丈夫的方式往往是:你得养我全家。她们对男方买房的理解是:必须把她的名字写进俄罗斯郊区的别墅里,否则就等于没诚意。数据显示,25到35岁的男性最为活跃,而这群人也正是离婚人数最多的群体。哈尔滨道里民政局甚至偷偷张贴了告示,提醒人们:中俄离婚登记已经排到了下个月。原因前三名是酒量和酒伴问题,婆婆远程监控和压岁钱该给多少。爱情开始时或许很浪漫,但一旦结婚,才发现双方父母各自的隐形要求像是悄悄塞进了行李里。想要真正体验这种跨国婚姻吗?那就把以下三件事记在备忘录里,准备好再买机票:第一,先学会50句俄语吵架用语,关键时刻可能会救命;第二,婚前协议请让两国的律师各审一遍,免得日后打官司像是在打国际羽毛球;第三,换个微信头像,换成你们俩的合影,并且半年内不要更换,这是为了让她在俄罗斯的闺蜜圈里有一种安全感。做到这三点,你才算真正为跨国浪漫做了准备,否则免签不过是进入一个单程的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