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康
“甜杆西蓝苔有没有喜欢的?我们是自家种植,没有‘科技与狠活’,每天现采现发,让大家实现‘西蓝苔自由’。”11月15日傍晚,迎着落日余晖,仙桃市陈场镇旭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春霞站在西蓝花田里,左手西蓝苔,右手西蓝花,面朝手机屏幕,做起了网络直播。
“网络直播已经成为合作社的主要销售渠道,我们一直想打造专业的直播团队,但是‘一将难求’。”彭春霞的语气充满了无奈。
2021年,彭春霞开始“触网”直播,全平台拥有超过30万粉丝,“爆单”时日销量近一万单。
“网络直播对主播的要求很高,一名主播连续直播超过3小时,身体就会吃不消。”今年以来,合作社开出月薪10000元的待遇,仍然找不来合适的乡村主播。
同样的困扰也存在于整个仙桃西蓝花产业。随着网络直播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从田间地头直达居民餐桌的直播带货模式,正在改变特色农产品的供应格局。
“我们需要的是既懂西蓝花、又会直播的复合型人才。”彭春霞说,单纯的网红主播不了解农产品特点,而本地农户又缺乏专业直播技能。
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稀缺,正是农村电商面临的普遍困境。
在仙桃市,从事农村电商直播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产品生产一线的农户。由于缺乏系统化培训,农村本土主播大多对直播平台规则、直播营销策划等知之甚少,直播中存在语言表达不足、与客户沟通不畅、应变能力欠缺等问题。
“有些本地主播虽然了解产品,但直播时表述生硬,无法生动传达产品亮点,难以激发观众兴趣。”彭春霞举例,“比如介绍西蓝花,只会说‘新鲜、绿色’,却不会结合种植过程、营养价值来讲故事。”
面对人才缺口,今年夏季,仙桃市人社局曾组织直播销售员实训,将实训基地直接设在产业链上,采用“理论筑基+实践赋能+案例剖析”的教学模式,帮助学员从“直播小白”向“行业能手”蜕变。
这种培训模式虽有创新,但培养效果需要时间沉淀。一名参与培训的学员坦言:“几次培训只能入门,离专业主播还有很大差距。”
此外,基础设施不足也制约了乡村主播的发展。
网络信号不稳定时有发生,落后的生活配套更是让年轻人望而却步。
当代年轻人已经习惯了外卖、咖啡店、健身房和随时可及的影院、商场,乡村夜晚的寂静和匮乏的文娱选择,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文化荒漠”。这种生活品质的下降,并非单纯依靠工资就能弥补。
“我的表妹在这儿待了不到一个月就打包离开了,她说,你光给我钱有什么用,我需要奶茶、炸鸡。”为了留下表妹,彭春霞也尝试抽空开车带她到镇上的奶茶店,“白天要到地里干活,要去也只能晚上去。到了晚上,她又不想喝了。”
村里买不到、外卖送不来、进城路太远,农村生活距离“奶茶自由”有多远,特色农产品距离“直播自由”可能就有多远。
尽管道阻且长,但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长远发展而言,畅通网络销售渠道依然是必由之路。
“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都把西蓝花卖到了国外,我们希望未来能通过跨境电商,让仙桃西蓝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彭春霞憧憬地说。
来源:湖北日报
上一篇:今日A股为何跌得这么惨?答案不止在美股,更在这些板块的逻辑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