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得宠真相大揭秘!除了老太太和衔玉而生,这几点才是关键,赵姨娘都不得不服!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作为荣国府的“宝二爷”,看似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尤其是贾母对他的溺爱几乎到了毫无原则的地步。
然而若深究贾府的地位排序,宝玉既非长房长孙(如贾琏),也非嫡长孙(如贾兰),他的受宠表面看是因“老太太偏爱”和“衔玉而诞”的祥瑞,但背后还隐藏着更复杂的原因,甚至连对宝玉心怀嫉妒的赵姨娘都不得不承认他“得人意”。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宝玉得宠的深层缘故。
贾母对宝玉的偏爱,首先源于“颜值滤镜”。书中第二十九回提到,张道士见到宝玉时惊叹:“哥儿的形容身段,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
贾母听后当场落泪,坦言众儿孙中唯有宝玉最像丈夫贾代善。
贾代善是荣国府的二代国公,贾母与他感情深厚,宝玉的相貌成了贾母思念丈夫的情感寄托。这种“爱屋及乌”的心理,让宝玉在贾母心中地位远超其他子孙。
例如,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也源于对女儿贾敏的思念,可见贾母极易因情感投射而偏爱某个人。
宝玉的“高颜值”不仅是外貌优势,更成了连接贾母情感记忆的钥匙。
宝玉出生时口衔通灵宝玉,这一神话色彩浓厚的设定,在重视吉兆的古代社会极具冲击力。玉上刻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被贾府视为“仙寿恒昌”的象征。这不仅让宝玉成了家族兴旺的“吉祥物”,更使贾母等人将他看作天命所归的“命根子”。
尤其在贾珠早逝后,宝玉成为二房唯一的嫡子,这块玉更被赋予“支撑家族未来”的期待。尽管宝玉厌恶科举,父亲贾政对其失望,但祥瑞光环让贾母等人愿意包容他的“离经叛道”。
同时,贾母也明白,只要宝玉健康,不做错事,即便他考不上秀才、举人、进士,也会有官做,没有必要像寒门子弟那样,头悬梁锥刺股的读,拼命。
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魔魇,求了多少人都不好使,二人奄奄一息。这时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跛足道人来到贾府,他们说宝玉的通灵宝玉就能驱除魔魇。让把通灵宝玉挂到卧室门槛上方。果然奏效,宝玉和王熙凤都康复了。
大家都认为通灵宝玉就是宝玉的命根子。只要统领宝玉在,贾府就会兴旺发达。
后面的事实也证明,通灵宝玉丢了,贾府也由盛转衰。贾宝玉有通灵宝玉护体,自然大家都把他当做宝贝。
1. 对贾母:精准的情感供给者
宝玉虽叛逆,却极懂贾母心思。他不仅常陪贾母说笑撒娇,连看到一朵花开了,也想着先送给祖母、母亲赏。
这种细腻的关怀让贾母感到“宝玉最懂我的心”。
相比之下,贾琏等成年子孙忙于事务,缺乏情感互动,而宝玉成了贾母晚年最重要的精神慰藉。
2. 对众人:善良体贴
宝玉的“得人意”还体现在对身边人的尊重与关怀。他虽出身高贵,却从不摆主子架子,甚至愿为丫鬟梳头、供丫头驱使,替小厮担责。这种“珍惜女儿”的温柔,对奴才的宽容、厚道,让他获得贾府上下广泛好感。
连赵姨娘都不得不承认:“宝玉儿还是小孩子家,长的得人意儿,大人偏疼他些,也罢了!”
贾环用热蜡油将宝玉烫伤,宝玉却在贾母面前替贾环遮掩,说是自己不小心烫的。
宝玉善良,情商高,确实会做人。
宝玉的受宠还离不开两大靠山:
姐姐贾元春入宫为妃后,对宝玉“虽为姊弟,有如母子”,她的偏爱让宝玉拥有“国舅爷”的无形光环;
母亲王夫人出身“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其兄弟王子腾官至九省都检点,为宝玉提供强大外戚支持。
贾宝玉的受宠,表面是“老太太偏心”和“祥瑞光环”,实则是情感价值(像爷爷、得人意)、家族利益(祥瑞、嫡子身份)与权力格局(元春、王家)共同作用的结果。
尽管宗法地位不及贾琏、贾兰,但宝玉凭借情感联结与个人魅力,实现了地位的“逆袭”。这种微妙的反差,正是《红楼梦》对封建家族中“理性规则”与“人性情感”相互博弈的深刻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