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讯(阿奇/文)
近两年,电视剧剧情越来越“短剧化”了。
《许我耀眼》就是典型代表,一开篇就用 “高能名场面” 抓住观众:女主许妍为嫁入豪门,伪造高知后代身份,还带着 “临时拼凑” 的假父母拜见准婆婆。这场本就充满风险的 “身份伪装局”,节奏快得让人咋舌 —— 几乎每 12 分钟就有一个反转,假父母差点露馅的紧张感还没褪去,准婆婆直接甩出 DNA 报告的 “王炸” 就接踵而至。
更颠覆传统长剧的是感情线,男女主从确认恋爱关系到步入婚姻殿堂,只用了短短 2 集,这般 “短剧式速度”,让习惯了慢热感情线的观众直呼 “跟不上节奏”。
最近正在热播的《凤凰台上》,更是把 “短剧化” 玩到了极致,堪称 “短剧元素集合体”。
短剧中常见的强冲突剧情,在这部剧里几乎俯拾皆是:女主大婚当天拔剑刺杀男主,刺杀失败反被强制成婚;新婚夜,男主拿出情敌的断指示威,女主不甘示弱,直接以剑自刎反抗。
男主的台词也充满了短剧的 “土味与上头感”,“你若敢自刎,凌氏家族为你陪葬”“两个月后,朕一定娶你为后”“登基要以你为祭,我宁愿永不为帝”。
除此之外,伪骨科、囚禁、失忆等短剧 “流量密码” 也被一一融入,更夸张的是,仅用四集,剧集就讲完了 “强取豪夺→江湖相识→相爱→反目→大婚对峙” 的多重冲突,被网友调侃 “一晚上就能看完其他古偶剧的前半生”。
其实,像这样走 “短剧化” 路线的长剧,近两年并不少见。此前的《墨雨云间》,以 “重生复仇” 开篇,一上来就把剧情冲突拉满;《雁回时》更是将 “爽感” 贯彻到底,半集铺垫女主的悲惨遭遇,一集就让女主手刃仇敌,“重生”“复仇”“灭门” 等短剧常见元素在剧中高频出现。
如今,长剧 “短剧化” 的趋势,已然越来越明显。究其原因,多方面因素造成。
观众层面:短视频日均 3 小时的高使用时长,早已深度重塑了观众的内容消费模式,“碎片化观剧” 成为主流 —— 据数据显示,71% 的观众会习惯性地用倍速播放或跳看的方式追剧,还有 60% 的观众直接秉持 “首集定生死” 的原则,要是一部剧开篇 10 分钟没能抓住注意力,就会果断放弃追更。
尤其是在通勤路上、午休间隙这类碎片化场景里,观众更迫切需要 “即时爽感”,希望能快速 get 到剧情亮点,而非慢慢等待铺垫。
平台层面:对长剧而言,如今的热度不再只靠长视频平台的正片播放量支撑,短视频平台的 “二次传播” 已经成了拉新、促活的核心抓手。平台需要长剧能产出可被剪辑成 1-3 分钟的 “高光片段”—— 就像《凤凰台上》里女主 “自刎反抗” 的名场面、《山河枕》中 “将军之女遭背叛” 的冲突剧情。
这些片段不用依赖完整的故事线,单独观看就有足够的冲击力,能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引发传播热潮,进而吸引观众跳转至长视频平台看正片,形成 “短视频引流→长剧转化” 的闭环。而且算法偏爱强冲突内容,且平台考核含短视频播放量等数据,“短剧化” 能高效提升指标,成平台青睐方向。
创作端层面:当前电视剧市场内容同质化严重,题材撞车、剧情套路多,长剧易 “开播即查无此人”,而 “短剧化” 成其破局减风险的核心手段:开篇抛悬念,如《山河枕》埋 “三重悬案”。为了解决新剧没人看没互动的问题,每集快速推进,如《许我耀眼》4 集女主逆袭。为了减少观众中途弃剧,还学短剧做强人设,如塑造清醒搞事业女主等。
除此之外,短剧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今的短剧经济堪称 “暴利”,单日充值破 2000 万的案例屡见不鲜,这种高回报让资本纷纷向短剧倾斜,反观长剧,却面临投资降级的困境 —— 不少古偶剧的服化道越来越简陋,甚至趋同于短剧水平。
但与此同时,精品短剧也在反哺长剧创作,比如《盛夏芬德拉》就通过 “强冲突 + 快节奏” 的叙事,验证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为长剧提供了可借鉴的叙事模板。
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长剧 “短剧化” 确实取得了不少亮眼成绩。《雁回时》《许我耀眼》《墨雨云间》等剧,都播出了 S + 大剧的效果,尤其是《许我耀眼》,集均播放量超 6000 万,俨然成为 2025 年的 “剧王” 候选。
但这并不意味着 “短剧化” 就是万能的。不少观众提出质疑,认为部分剧集为了追求节奏,陷入了 “为反转而反转” 的误区,忽略了剧情深度和逻辑严谨性。、
而且并非所有 “短剧化” 的长剧都能成为爆款,比如《凤凰台上》,虽然剧情节奏快、狗血元素足,但播出至今,站内热度未破万,云合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仅为 6.7%,最高排名也只到第 4 位,口碑和热度都不尽如人意。
综上可见,长剧 “短剧化” 并非直接套用短剧的创作逻辑,而是在扬长避短的思路下寻求突破:一方面保留长剧固有的精品制作基底与深刻内容表达,另一方面积极吸纳短剧快节奏叙事、强冲突情节的创作优点,最终形成兼具深度与吸引力的新形态长剧创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