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让公告新增‘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水印,起拍价与加价幅度不再对外公布。”11月19日,南都湾财社记者登录银登中心网站发现,挂牌的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公告出现重大调整,相关敏感价格信息“隐身”,仅对备案机构开放查询,打破了延续四年的行业惯例。有业内专家指出,此举叠加年末不良处置加速、科技赋能升级等趋势,将推动规模即将突破2000亿元的个贷不良市场,从“价格锚定”转向“价值挖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核心是保护敏感价格数据
减少盲目竞价与市场踩踏
银登中心相关人士证实,此次调整源于转让方建议,核心是保护敏感价格数据。接近监管的知情人士补充表示,除防范反催收风险外,此举或为涉房类个贷不良纳入批转范围铺路,避免低价信息影响二手房市场估值;对投资者而言,可减少盲目竞价与市场踩踏。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调整既尊重债务人诉求,避免资产过低折价导致的权益损失,也能防范低价信息扩散引发的市场估值波动。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则强调,此前“0.17折”“0.2折”等超低起拍价易引发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过度担忧,调整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价值发现,避免干扰市场化定价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公开并未“一刀切”。资产包未偿本息、逾期天数、债务人分布等核心数据仍正常披露,备案机构提交申请后可登录系统查看竞价所需信息,不影响交易流程。11月18日,银登中心同步推出“银登通”App,实现招商信息一站式展示与个性化资产推送,提升市场流转效率。
四季度为不良处置传统旺季
倒逼行业脱离单一价格比拼
价格披露调整的背后,是个贷不良转让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记者根据银登中心数据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多级银行等金融机构密集发布超80条不良贷款转让信息,涉及未偿本息超30亿元,个人消费贷、经营性贷款成为转让主力。有银行从业者表示,四季度是不良处置传统旺季,银行通过转让不良可释放资本、改善资产质量,应对年度考核。
从行业发展来看,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四年间实现跨越式增长:2021年试点初期成交47.3亿元,2022年跃升至175.7亿元,2025年一季度成交达370.4亿元,同比增长7.6倍。业内预计全年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其中股份行成为成交主力。市场扩张的同时,行业面临转型阵痛。2025年一季度,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平均折扣率降至4.1%,平均本金回收率仅6.9%,均创两年新低,部分资产包甚至出现0.4折的低价转让。
有业内人士分析,隐藏起拍价并非否定透明度,而是倒逼行业脱离单一价格依赖。行业竞争逻辑正从“价格比拼”转向“价值博弈”,依赖公开信息“信息套利”的机构将逐步被淘汰,头部AMC凭借AI尽调、大数据估值等科技赋能占据优势。
监管与市场建设同步跟进。10月1日施行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明确要求“充分获取借款人基本情况”“明确合作机构信息披露义务”。这意味着未来银行在出让不良资产包时,必须提供更完整、合规、真实的债务人信息和信贷流程记录,提升了资产出让时的信息透明度。
多重调整叠加下,个贷不良市场将形成更科学的价格发现机制,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实现不良资产在合规框架下的高效流转。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管玉慧
上一篇:原创 侯毅的派特鲜生为何要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