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国家文化遗产,其绵延近3200公里,地跨中国南北八个省级行政区。江苏段是大运河河道最长、文化遗存最丰富、保存状况最好和航运利用率最高的区段。
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江苏责无旁贷。“观江东”注意到,近日,江苏多地党政“一把手”实地调研大运河生态保护工作。
党政“一把手”专题调研
11月17日,苏州市主要领导调研太湖治理、大运河保护工作,指出要强化系统施治,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大运河(苏州段)突出问题巡查整治。
同时,要加快转型升级,结合实际推进“水运江苏”,加强岸线码头治理,提高安全韧性水平,推动水运能力持续提升。
在此之前,苏州市已于10月29日召开了大运河排查整改专题会议,全面部署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会议明确,将围绕重点河湖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推进大运河、长江(苏州段)巡查整治,切实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
11月14日,常州市委书记王剑锋以“四不两直”方式督查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图源:常州发布
在新北区某企业,王剑锋察看企业废水排放问题整改情况,强调要深刻吸取教训、下定决心,以更严要求更高标准推进整改。他同时叮嘱相关部门,要把严控排污作为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全面排查沿线工业企业、生活污水等排污源头,持续改善大运河水环境质量。
此前一天,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专题调研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
他在调研中指出,把保护好大运河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自查自改、立行立改、真抓实改,高标准、严要求抓好沿线生态环境问题整治;要坚持举一反三,深入排查整治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风险隐患,统筹抓好控源截污、岸线整治、生态修复等工作。
图源:徐州发布
此外,淮安、无锡等市近期也围绕大运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进行了专门部署。
据“淮安发布”微信公众号11月4日消息,近日,淮安市政府召开大运河淮安段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会议。淮安市市长顾坤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严细实抓紧抓好问题整改,推动常态长效,以大运河高水平保护利用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
10月21日,无锡市市长蒋锋赴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项目、梁溪区某码头等点位,专程检查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坚持把保护放在首要位置
长期以来,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合作机制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和困难。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强调大运河沿线8省(市)是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主体,各县(市、区)承担各项任务落实的直接责任,中央各相关部门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江苏段北起徐州沛县,南至苏州吴江,全长约790公里,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8座城市。
据江苏交通部门统计,常年有13个省份的2万多艘船舶在运河江苏段运输航行,近10年来货运量年均递增8%以上,近两年来,年通过货运量约5亿吨,是莱茵河全年运量的2倍左右。
近年来,江苏坚持把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突出活态传承、合理利用,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
今年8月,江苏省领导相继调研大运河沿线建设保护工作。调研中强调,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改善、文旅融合发展、“水运江苏”建设统一起来,坚持不懈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更好发挥大运河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
去年10月19日至11月19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江苏省开展了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今年8月中旬,江苏公开了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
对大运河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整改方案表示,依法依规完成大运河沿线违规建设问题整改。同时明确整改实施主体为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和大运河沿线8市的党委、政府,时限为2026年12月底,个别须在今年底前完成。
据生态环境部11月15日消息,第三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其中,本次督察将对江苏等8省(市)开展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11月19日,第三轮第五批10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全部实现督察进驻。
来源:观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