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投资者担忧人工智能领域过度建设?
创始人
2025-11-19 09:00:34

虽然,英伟达的市值屡创新高,不过,市场也在担忧,投资者担忧人工智能领域已经进入到过度建设的状态。英伟达的三季报即将公布,相信还在增长。这也是英伟达市值短暂突破5亿美元之后的首次公布季报。

此外,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Lisa Su)在该公司财务分析师日活动中表示,她认为到 2030 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高达 1 万亿美元。此前,数据中心对芯片的需求大部分来自于英伟达,如今增加了AMD的竞争,市场的份额或许会出现变化。而且,一些云服务企业纷纷推出自研 AI 处理器,这种对超大规模科技公司的依赖可能会成为英伟达的 “软肋”。

众所周知,AI赛道的资本狂欢早已突破理性边界。风险投资公司Accel的报告给出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未来五年全球新建AI数据中心的资本支出将高达4万亿美元,而要覆盖这笔巨额投入,需要至少3.1万亿美元的收入支撑。但现实是,行业正陷入“烧钱换规模”的死循环。

OpenAI的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收入仅43亿美元,净亏损却飙升至135亿美元,第三季度单季亏损更是突破115亿美元。这种亏损并非个例——麦肯锡调研显示,近80%部署AI的企业未能实现净利润提升,95%的生成式AI试点项目连直接财务回报都无法带来。巨头尚且如此,中小公司的处境更堪忧。

市场也在质疑算力基建的结构性浪费。全球已建和在建的智算中心超250个,中国三大运营商2025年算力投资就突破1200亿元,但企业级通用算力中心利用率仅10%-15%,部分智算中心GPU利用率不足30%,与此同时,高端算力缺口却高达40%。一边是微软因供应过剩放弃美欧2GW数据中心项目,一边是科研人员为高端算力排队数月,这种“闲置与短缺并存”的荒诞景象,也令市场震惊。

有人说,现在的AI热潮,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如出一辙。当年,企业只要贴上“.com”标签就能获得资本追捧,如今这个标签换成了“人工智能”——韩国企业家一顿炸鸡饭局,竟能带动炸鸡机器人概念股暴涨,这种脱离基本面的炒作,正是泡沫膨胀的典型信号。

OpenAI等巨头通过交叉持股、订单互签形成资本闭环,甚至将数据中心租约证券化出售,这种“花花轿子人抬人”的模式,在缺乏真实现金流支撑的情况下,早已埋下“信贷事故”的隐患。高盛、摩根士丹利的集体预警并非空穴来风。AI的核心价值本应是提升生产力,但当前行业却陷入两大误区:要么把AI当成“成本最小化工具”,忽视其效率提升潜力;要么为AI而AI,脱离业务场景盲目跟风。

据悉,美国企业押注的通用人工智能,在商业化落地中屡屡碰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1509个公开大模型中,不少已扎根产业场景,这种务实路线正在冲击依赖高收费的美国商业模式。当技术竞赛从资本比拼转向应用落地,那些只讲故事不做实事的企业,自然会被资本抛弃。OpenAI CEO奥尔特曼的坦言颇具代表性:“我们开始意识到,数据中心可能过于繁荣了。”这种清醒正在蔓延,高盛下调AI服务器出货量预测,市场终于从“技术迷信”回归理性。

当然,担忧过度建设不等于否定AI价值。就像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催生了谷歌、亚马逊,AI作为颠覆性技术,商业价值释放需要时间。但投资者的恐慌警示我们:技术革命是马拉松,不是资本炒作的短跑。能否解决真实问题、创造可持续收益。那些能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企业,终将在泡沫挤碎后站稳脚跟;而盲目跟风的投机者,注定会成为这场狂欢的买单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泰国古刑法竟强破处女身 泰国最... 泰国超血腥诡异寺庙Wadseansud,妇女遭受钻肠极刑等,如此恐怖场景难道是地狱场景? 尤其是对女...
美女试衣间全程遭拍照 美女买衣... 现在的商场简直是太不保险了,以前就报道过在试衣间装摄像头偷拍美女换衣试衣的事件,好象还是发生在广州,...
6条腿的新生儿 畸形婴儿原因图... 巴基斯坦医生正在努力拯救一名患有罕见遗传病,拥有6条腿的新生儿。卡拉奇国家儿童健康研究所负责人贾马尔...
巨型蟒蛇100多米长 冒死近距... 现年53岁的佛朗哥·班菲(Franco Banfi)共拍摄到6条雌性水蟒,其中以一条长达8米的巨蟒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