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上,苏57E以“落叶飘”惊艳全场,却在订单成绩单上交白卷。这款被军迷称为“拍扁的苏27”的战机,表演精彩却难掩销售困境。
迪拜航展上空,俄罗斯功勋试飞员博格丹驾驶苏57E战机完成一连串高难度机动,现场观众掌声雷动。这已是苏57E今年第三次在国际航展上亮相。
地面静态展示区,观众们近距离观察这款被俄罗斯寄予厚望的五代机,却发现其机身表面布满十字口螺丝,蒙皮接缝明显,细节处理略显粗糙。
苏57E战机已成为全球各大航展的“熟面孔”。从2024年珠海航展到2025年迪拜航展,这款俄罗斯最先进的战斗机频频亮相,表演一场比一场精彩。
俄技集团在社交媒体上卖力宣传,称苏57E是迪拜航展的“明星展品”,不仅进行地面静态展示,还由功勋试飞员博格丹亲自驾驶进行飞行表演。
尴尬的是,尽管表演收获喝彩,苏57E的订单榜却始终是零。俄方多次表示已有“意向客户”,甚至声称“已为客户进行生产”,但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确认订购或接收了苏57E。
俄罗斯自己生产了几十架苏57,但多数用于测试,真正装备部队的数量有限。这种情况下,苏57E不断参加航展进行展示,令俄罗斯面子有些挂不住。
苏57E卖不动,背后有个关键原因——设计存在争议。隐身战机设计需要深厚功底,一般需要打破传统从头再来。美国F22和中国歼20都与自家前代战机截然不同,开创了新时代空中力量。
但苏57却依然走着苏27的老路。军迷常调侃苏57就是“拍扁的苏27”,这种设计难以满足隐身要求。最近俄技集团公布的苏57挂弹飞行视频暴露了问题:机腹弹舱挂载4枚远程空空导弹,机翼上却外挂了短程空空导弹。
这种短程导弹外挂方式直接破坏了隐身能力。对于五代机而言,隐身性能是核心价值,苏57的设计选择让人费解。
苏57的进气口并非S形设计,发动机涡轮叶片外露,机身表面处理粗糙,大量使用十字螺丝而非更平整的铆接工艺。这些细节处理都不利于隐身。
俄方公布的苏57E性能数据相当亮眼:最大起飞重量34000公斤,战斗载荷最多达7500公斤,近地飞行最大时速1350公里每小时。
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总经理亚历山大·米赫耶夫强调,苏57E最关键的优势在于“有对抗西方先进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经验”。
但实际性能参数令人存疑。苏57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估计在0.1~0.5平方米之间,明显高于F22或F35等其他五代机。制造质量问题也屡被诟病,机身蒙皮错位、紧固件类型不一致、武器舱门未能完全关闭等情况时有发现。
苏57配备的N036“贝尔卡”雷达系统由1526个发射/接收模块组成,技术指标不低。但俄罗斯在电子技术方面的相对落后,直接影响了苏57的雷达和航电系统水平。
与苏35S相比,苏57的座舱航电系统提升幅度有限,和F35的“玻璃化”座舱差距明显。
国际五代机市场竞争激烈,F35已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F35总产量已超千架,除美军外有17个国家购买,还有数个订货或意向用户。
苏57E面临“前有狼后有虎”的竞争格局。除了F35,中国的歼35也备受潜在客户青睐。这些竞争对手不仅在性能上更具优势,在生产交付和售后服务体系上也更为完善。
苏57E的发展进度缓慢也让国际市场失去信心。苏57原型机T-50于2010年1月29日首飞,但直到2021年才向俄罗斯空天军交付首架量产机。
相比之下,比苏57晚首飞一年的歼20,到2021年时已交付近200架。这种缓慢的进度让许多潜在客户等不起。
以往俄罗斯战机出口的成功模式是拥有“领头用户”,如苏27系列成功向中国出口,随后印度大量采购苏30MKI。但苏57既未能吸引中国采购,又失去了印度这个潜在大客户。
印度曾是苏57最有可能的客户。2010年,印度启动“第五代作战飞机”项目,计划以苏57为基础改进设计。俄罗斯甚至专门设计了双座型以满足印度空军需求。
然而,由于苏57本身发展进度缓慢,且俄印在项目上存在巨大分歧,这一合作于2019年事实上中止。印度转而推进自己的五代机项目AMCA。
近来情况有所转机。2025年,俄罗斯已向印度提交方案,提议联合生产苏57E战斗机,并答应提供全面技术转让、源代码访问权限以及集成印度系统。
印度拒绝美国F35A报价,为引进苏57E铺平道路。印度官员明确表示对F35这种“现成解决方案”不感兴趣,更青睐能保障主权安全的合作模式。
阿尔及利亚也被传出有意购买12架苏57E,但订单尚未得到官方确认。越南、缅甸等国也可能成为潜在客户,但采购规模预计有限。
面对销售困境,俄罗斯不得不调整策略。苏57E的推销重点转向了技术转让和联合生产。俄罗斯甚至提出向印度开放全部源代码,这种开放程度在以往俄制武器出口中极为罕见。
俄罗斯还重启了双座型苏57的构想,专门用于出口市场。这一机型将用于执行无人机控制、电子战和机载指挥控制等任务,可与S70“猎人”无人作战飞机协同作战。
苏57E在航展上的精彩表演本身就是一种营销策略。通过展示惊人的机动能力,俄罗斯试图证明其在战斗机领域技术仍然领先。
但现实是,随着六代机竞争拉开序幕,苏57E的生存空间可能越来越小。俄罗斯航空工业面临西方制裁,供应链受到影响,苏57的生产速度一直跟不上计划,2022年仅交付10架,2023年交付11架。
苏57E的出口困境反映了俄罗斯航空工业乃至整个国家面临的多重挑战。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苏57E可能还会继续出现在各大航展上,但这种“炫目背后的落寞”恐怕会持续下去。
苏57E的航展之旅仍会继续。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已确定将参加2026年新加坡航展和2027年印度航展,预计苏57E仍是重点展示机型。但没有订单的表演,再精彩也难掩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