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再次跌破10万美元关口。
11月17日凌晨,比特币一度跌至93778.6美元,跌破94000美元关口,抹去了今年以来超过30%的涨幅。
比特币曾摸高到约12.6万美元,随后再难上涨,持续在螺旋式回调。在行业专家看来,所谓“特朗普交易”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随着相关利好逐步落地,边际效应开始减弱,后续增量政策空间相对有限,在宏观利率环境仍偏高、流动性修复节奏放缓的背景下,单靠“特朗普预期”已难以抵消资金面收缩和获利了结带来的压力,市场重新回到对基本面和流动性条件的权衡,比特币短期内继续大幅上涨,面临较大约束。
比特币再次大幅回调
比特币涨不动了?11月17日凌晨,比特币跌破94000美元关口,一度跌至93778.6美元。截至当日18时8分,报95626.1美元,下跌0.8%。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于佳宁对记者分析指出,首先,市场曾押注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但美联储官员近期的表态偏向谨慎,这种从快降息到暂缓降息的预期反转带动全球风险资产同步承压;其次,市场本身的水位和流动性都在往下掉,也让这轮下跌更猛。此外,这轮行情以来,比特币现货ETF一直是支撑行情的重要渠道,但近期多数ETF出现资金撤离。长期持有者在高位兑现收益,又缺乏新流动性进场,进一步削弱了市场结构的韧性。
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执行委员高承实告诉记者,这次回调并非单一因素,而是制度性资金、宏观风险、市场结构(流动性/杠杆)以及投资者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叠加。10万美元心理大关被突破,由此导致机构资金流和ETF产品净赎回,杠杆多头被清算、市场深度变浅,使得大额卖单对价格冲击更大。
从此前的行情来看,比特币确实多次跌下10万美元,尤其是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之间。比特币在2025年1月下旬创出约10.9万美元的历史新高后,2月份一路回落,月内一度跌至约7.8万美元附近,最大跌幅接近25%,月度收盘价在8.4万美元左右,单月跌幅约17%–18%,成为2022年以来最深的一次月度下跌。
于佳宁认为,当时一方面受特朗普关于大规模关税计划的言论影响,引发对全球贸易战的担忧,风险资产整体承压。另一方面,安全事件和信心冲击叠加放大了抛压,尤其是2月21日Bybit交易所被黑客盗走价值约15亿美元加密货币,投资者对平台托管和合规风控的疑虑上升。
OKX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伟对记者表示,自比特币首次突破10万美元以来,市场经历多次“回调—修复”的波动。此前回调多由杠杆集中、流动性骤然收紧或突发事件引发的情绪性抛售造成。本次下跌同样是多重因素叠加,一方面是美国政府长期停摆限制财政流动性,美联储降息预期分歧降低市场风险偏好,美国地方选举结果促使交易者重新评估加密行业政策环境。此外,比特币及加密行业的周期性因素也显著影响了市场情绪,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本次下跌的重要因素之一。
短期压力与长期上涨潜力并存
数据显示,比特币在10月7日曾达到约12.62万美元的历史高点。
于佳宁分析指出,这一轮上涨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一是美联储宽松预期在去年12月之后快速升温,使市场对流动性改善与风险偏好回升的期望部分传导至数字资产;其二是美国现货比特币ETF的放量发行,推动了大量机构性被动买盘进场,这是比特币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合规、主流、规模化”配置渠道,资产的定价体系和持有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三则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强化了数字资产友好态度,提出建立战略性比特币储备、鼓励州级资产配置,使政策叙事与资金流入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了正向共振,共同推高了比特币的估值中枢。
冲高之后,比特币持续在螺旋式回调。高承实指出,难以进一步上涨的原因,首先是心理关口与流动性瓶颈,突破一个大关后,更多的人倾向于兑现或持币观望,心理预期变得谨慎,导致行动力减弱,市场容易出现“涨不动”的格局;资金和买盘也缺乏持续支撑,机构资金撤出、ETF流出、流动性变差,缺少新的买盘推动。同时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不确定,高通胀、利率高、风险资产整体承压,使得比特币作为风险资产被动下行。从市场结构上分析,杠杆敞口大、流动性薄弱、持仓集中度高,都可能在上行过程成为阻力。
赵伟表示,下跌回调暴露出资金层面的结构性约束。首先,市场缺乏持续大规模资金流入,新资金很难像早期那样持续推动价格上行;其次,高杠杆仓位在此前阶段已经显著累积,随着价格震荡,一部分高杠杆头寸开始回吐,造成短期卖压加大。此外,从政策和监管角度来看,市场缺乏新的利好信号,加密行业监管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这限制了价格进一步上行的外部推动力,也促使部分交易者采取观望态度。
于佳宁表示,从链上观察,长期持有者的抛售加速开始加剧这一阶段的下跌,而背后反映的是获利兑现而非主动抛盘挤兑。此外,所谓“特朗普交易”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前期市场对其重返白宫后更积极拥抱数字资产的预期,在3月以后借行政命令、比特币储备叙事以及各州立法热潮得到集中兑现,确实为比特币突破历史新高提供了重要推力。但随着相关利好逐步落地,边际效应开始减弱,后续增量政策空间相对有限,这一叙事对价格的支撑更像是一次性抬升,而不是可以持续叠加的长期动能。在宏观利率环境仍偏高、流动性修复节奏放缓的背景下,单靠“特朗普预期”已难以抵消资金面收缩和获利了结带来的压力,市场重新回到对基本面和流动性条件的权衡。
HashKey Group高级研究员孙伟对记者表示,回顾历史,比特币的上涨总是伴随着全球流动性的宽裕。早期的独立行情主因还是在于整体规模上,包括关注度上并没有进入主流视野。但随着特朗普的上台以及华尔街资本的深度参与,比特币与美股的共振效应越发明显,越来越受制于主流资金的风险偏好,所以在宏观市场利空频发的背景下,比特币也很难走出独立行情,同时由于其波动性本就较高,因此一路回调至抹去全部涨幅并不奇怪。
从长期来看,赵伟指出,比特币正逐步走向成熟,机构参与加深、波动率趋稳,市场结构更加健康。全球资产多元化和长期资金配置趋势依旧,为其未来潜在上涨提供支撑,即便短期受资金流动性和政策环境限制,下一轮上涨有望建立在更稳固的基础上。
于佳宁认为,从更长的周期看,今年比特币的行情并没有充分反映真正降息周期下的利率下行和资产再配置效应;一旦后续进入实质性降息阶段,资金在大类资产之间重新分配,高贝塔资产往往会获得更大的价格弹性。而当前的流动性偏弱,很大程度上是10月“黑天鹅”冲击的延时效应,对短期波动影响显著,对长期定价基础的改变有限。只要宏观利率路径逐步明朗、ETF资金稳定下来、市场深度重新修复,比特币在高位震荡区间中寻找新的平衡点,再次打开上行空间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记者 余继超
文字编辑 姚惠
版面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
美联储人事变动
涉“老鼠仓”!券商投资总经理被罚
多名车主遇“提车骗局”!中间商卷款失联
永辉“胖改”近半却亏超7亿,董事长拟套现4亿离场
软银官宣!清仓英伟达套现58亿美元
百度正式加入!“百镜大战”再升级
科技失宠、消费接棒,A股风格真换了?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