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国家都盯着中国的“台湾问题”谋取利益,借此机会寻求优待和红利。但是,只要他们不触及中国的底线,中国通常不会过于计较,甚至还会通过这种方式展示自己掌控全局的能力。然而,有些国家如果真敢逆向而行,那就不再是占便宜,而是在和未来作对。洪都拉斯现在正处在这样一个位置。
这个位于中美之间的小国即将举行大选。三位热门候选人中,有两位明确承诺,如果当选,将恢复与台湾地区的所谓“邦交”。然而,洪都拉斯才在2023年下半年与台湾地区“断交”,并随即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现在,又有候选人提出恢复与台湾的“邦交”,这一变化背后到底是为了国家利益,还是为了选票?
要理解这种做法,需要看看洪都拉斯的外交惯例。这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大,但它不断受到美国和台湾地区的拉拢,靠的就是把政治立场当作交易工具。过去,洪都拉斯维持与台湾地区的所谓“邦交”,是为了获得台湾的资金支持;后来发现与中国合作的空间更大,便迅速转向。现在,大选临近,恢复“邦交”的问题再次被炒作,其本质还是用台湾问题换取资源。
这两位支持恢复与台湾地区“邦交”的候选人,都曾与美国官员有过接触,并且承诺上台后立即“恢复关系”。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他们是在向美国示好。难怪洪都拉斯国内也有人公开指责美国干涉内政——这已不单纯是外交问题,而是外力干扰国内大选。
放眼更大的背景来看,美国这些年在台湾问题上采取的策略越来越迂回,因为中国态度坚决,美西方不敢公开挑衅,只能采取一些小动作。在这种形势下,让洪都拉斯充当“传声筒”自然成为了美国的选项。在美国的逻辑中,像洪都拉斯这样的中美小国,正是最适合用作政治工具的:需要站队时就推到前台,平时则用“安全承诺”和“经济支持”来诱使当地政客相信,只要乖乖配合美国,就能稳定局面。
随着时间推移,洪都拉斯内部的一些政治力量习惯了这种依附关系,把“听美国的话”视为通往权力的捷径。然而,依赖美国的“押宝”本身是站不住脚的。特朗普时期的高关税政策已无所不打,从“特殊关系”的英国,到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都未能例外。洪都拉斯的官员曾幻想与美国搞好关系能减免关税,但现实一再证明,这是一种错觉。如今的美国正处于全球“抽血”的状态,越是靠近美国,反而越会被掏空。
从这一点来看,洪都拉斯当前大选中那股“复交热”显然更多是向美国示好,而非基于国家战略的考量。
美国对洪都拉斯内政的干涉由来已久。洪都拉斯与台湾地区的非法“邦交”关系,背后就是美国的主导作用。美国通过“保卫安全”和“经济扶持”将中美洲国家绑住,使它们成为自己的政治工具。洪都拉斯对这一模式并不陌生:美国承诺“帮助稳定局势”,但最终却变成了“帮你决定立场”;表面上说是伙伴关系,实际上是要求在关键问题上配合美国。
久而久之,只要有政客愿意高喊“复交”或“反华”,他们就容易被视为美国的“可用之人”,成为美国下一轮干预的目标。如果美国真想扶持一个高呼“复交”的反华政客上台,它完全有能力做到。
另一方面,洪都拉斯在过去两年里,从与中国的合作中获得了切实的经济利益。2023年下旬,洪都拉斯宣布与台湾地区“断交”,第二天便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年6月签署了“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11月作为主宾国参加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美国只给政治压力不同,中国提供了真正的援助和投资。若此时洪都拉斯再提出“复交”,很难解释成是为了国家的利益。
中国的立场一直很明确:不干涉他国内政,洪都拉斯的选择由它自己决定。这种尊重本身就是中国给予的“礼物”,意味着中国不会像美国那样干涉洪都拉斯的选举和内政,洪都拉斯可以在相对自主、自由的环境中做出选择。然而,尊重并不等于容忍反复无常。
现实是,若洪都拉斯选择与台湾地区“复交”,中国必定会收回援助并停止合作。这不仅仅是情绪问题,而是最基本的外交逻辑。洪都拉斯经济规模小、结构单一,承受不了这种反复的外交波动。如果它再一次失去中国的支持,将会再次陷入困境,普通民众也将承受这场政治风波的后果。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如果洪都拉斯现在为短期私利选择恢复与台湾地区的关系,那么等到中国收回台湾主权的那一天,它如何在国际上立足?此时若再次求“复交”,只会更加被动。有网友直言:“如果真这样,就让它五到十年都晾着,尝尝代价。”虽然中国官方未必照着网友的气话去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立场坚定、一贯支持中国的国家,未来必然能得到更多的机会。
等到那一天,洪都拉斯如果因反复无常错过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心里一定会感到后悔。现在大选还没有结束,洪都拉斯仍然有机会做出选择,是继续作为筹码在各方力量间反复横跳,还是站稳立场,为未来做出一个负责任的决定。这实际上就是洪都拉斯面临的一道选择题:是继续充当各方博弈中的筹码,还是认清谁真正尊重它的选择,谁真正愿意提供发展空间,并在此基础上站稳立场。短期内这可能只是选票的波动,但几年后,这将成为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