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9时,中国海军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从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奔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海试。
最新的消息显示,16日下午5时许,四川舰完成为期3天的首次航行试验任务,顺利返回船厂码头。
这艘满载排水量4万余吨的巨舰,不仅是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更是全球首艘搭载电磁弹射系统的两栖攻击舰。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海军两栖作战能力迈入一个全新纪元。
海试重点
四川舰的首次海试引发广泛关注。官方报道显示,这次海试将主要检测验证动力、电力等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自2024年12月下水以来,四川舰建造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已完成系泊试验和装设备调试,具备出海试验的技术条件。
海试是舰艇服役前的关键环节,通过在实际海洋环境下测试各项系统,确保舰艇未来能安全、有效地执行任务。
技术突破
四川舰与传统两栖攻击舰相比,有两个极具辨识度的外观特征:双舰岛式上层建筑和全纵通飞行甲板。
双舰岛设计让前后舰岛各司其职,前舰岛主要负责航行指挥,后舰岛则专注航空管制,大幅提高了作战指挥效率。
更为革命性的是,四川舰在全纵通飞行甲板上首次应用电磁弹射和阻拦技术。这一创新使四川舰能够搭载各种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大型无人机。
军事专家曹卫东指出,四川舰的电磁弹射技术应用属全球首创,不仅能搭载有人固定翼飞机,还可适配多款无人机。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舰无需改进即可复制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成果,使常规舰载机能够在不经任何改进的情况下在两栖攻击舰上起飞。
作战效能
电磁弹射技术与两栖攻击舰的结合,彻底改变了两栖作战的规则。
张军社介绍,076两栖攻击舰吨位大、航程远,在世界上两栖攻击舰排序中名列前茅;采用电磁弹射技术,可以起飞直升机、舰载战斗机等各型战斗机以及固定翼无人机。
与传统的两栖攻击舰相比,四川舰的最大优势在于其 “准航母”特性。它既保留完整坞舱,可通过气垫船、两栖坦克实施海上抢滩登陆,又能通过电磁弹射系统释放固定翼战机和无人机。
这种“空中打击+海上投送”的立体作战体系,使四川舰成为世界上功能最全面、作战效能最强的两栖攻击舰之一。
未来,四川舰可搭载侦察预警无人机和隐身攻击无人机两类无人机,与有人机形成科学合理的舰载机体系。
两栖进化
中国海军两栖作战舰艇的发展经历了从071到075,再到076的演进过程。
071解决了快速登陆问题,凭借坞舱和较快航速,能快速到达指定海域。075实现了两栖立体登陆作战,可在远海地区进行立体快速投送。
而076则凭借“准航母”效应,将登陆作战和制空对海掩护都提高到新高度,实现了全方位立体登陆作战功能。
这一发展轨迹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海军两栖作战能力从平面投送到立体投送,再到具备强大掩护能力的武装投送的进化历程。
战略意义
四川舰的出现,不仅是一款新型舰艇的入列,更代表着中国海军整体作战理念的升级。
军事专家张军社表示,四川舰具有极强的立体登陆作战能力,未来完全可以执行打击“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任务。
076型两栖攻击舰入列之后,可以大幅提高中国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尤其是远海作战能力以及立体远程登陸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