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仅有6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微涨。上海以0.3%的涨幅领跑全国,成为一线城市中唯一实现同环比双涨的城市。
但别被这0.3%迷惑了——上海楼市正上演一场“冰火两重天”的大戏。一边是核心区豪宅热销、价格坚挺;另一边是二手房普遍降价、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这种分化不是偶然,而是结构性调整下的必然结果。你看到的是一个数字,背后却是整座城市房地产逻辑的重塑。
成交量下滑,为何价格还能上涨?
10月上海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7.7%至40.86万平方米(建面),成交套数仅3125套,环比下滑18.43%。二手房更显疲态,成交18483套(含车位等),环比下滑9.83%,同比大跌24.17%。
奇怪的是,新房成交均价却高达88938元/平方米(建面),环比上涨2.85%。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揭示了一个关键事实:高价项目占比提升,拉高了整体均价。
就像班级平均分提高了,不是因为所有人都考得好,而是学霸比例增加了。上海楼市正在经历同样的结构性变化。
豪宅热销,单价突破“20万+”天花板
10月上海最引人注目的项目当属黄浦淮海中路的“高福云境”,成交单价高达214963元/平方米(建面),直接站上“20万+”台阶。这个项目不仅成交面积排名第一,还成为全市总价贡献的绝对主力。
类似的现象在徐汇、静安、浦东等核心区域频频上演。黄浦、浦东、徐汇等区域新房成交均价同比分别上涨25.1%、10.6%、9.4%。
这些高端项目为何能在整体市场低迷时逆势热销?答案很简单:优质资产永远稀缺,高净值人群的购买力依然强劲。
改善型需求形成“连环单”交易循环
当前上海楼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卖一买一”的改善型需求活跃。大量购房者通过出售原有房产置换更优质的住房,形成了结构性交易循环。
这种连环单模式不仅支撑了二手房市场的基本流动性,也为新房市场提供了稳定的购买力来源。特别是优质学区房、配套完善的项目,更能吸引这类换房升级群体。
有趣的是,这种需求主要集中在500万至1500万总价段,恰好对应了上海新房市场的主力成交区间。
・・・・・・
外环外限购松绑,激活刚需市场
2025年8月25日,上海出台“沪六条”楼市新政,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外环外区域限购松绑。新政实施后首月,外环外新房成交占全市比重达73.45%,创年内新高。
虽然10月整体成交量有所回落,但政策的滞后效应仍在持续。特别是对于首次置业和刚需群体,降低的首付比例和统一的3.05%房贷利率大大减轻了购房压力。
政策刺激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为房价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基础。没有这波政策红利,上海楼市很难在当前环境下实现全国领涨。
土地供应缩量,推高未来房价预期
2024年上海土地出让面积同比骤降57.5%,核心区地块更是依赖旧改,土地溢价率屡创新高。徐汇区某地块溢价率甚至达到40%。
这种“缩量提价”模式直接影响了新房市场。2025年新房供应预计减少50%以上,核心区项目售价或突破20万元/平方米(建面)。
面粉贵了,面包自然不会便宜。
核心区:硬通货属性凸显
黄浦、静安、徐汇等核心区域展现出极强的抗跌性。数据显示,这些区域10月涨幅在2%至4%之间。内环内优质学区房如翠湖天地瑞苑,均价维持在30万元/平方米(建面)以上。
核心区房价坚挺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土地资源稀缺、配套设施成熟、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以及高净值人群的持续流入。
对于投资者而言,核心区房产依然是最具保值能力的“硬通货”。
新兴板块:产业驱动下的价值洼地
前滩、张江、北外滩等新兴潜力板块依托产业集聚和人口流入,新房价格涨幅显著。临港、大虹桥、五大新城等区域涨幅也在1%至3%之间。
这些区域虽然目前配套还不够完善,但产业发展前景明确,长期投资价值值得关注。特别是前滩公馆项目认购率高达334%,显示出市场对产业驱动型板块的认可。
远郊区域:高库存下的价格压力
相比之下,崇明、金山等远郊区域面临较大压力。崇明区10月挂牌价跌幅最猛,达3.57%。这些区域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滞后,购房需求相对低迷。
远郊新房因库存过剩可能持续承压,投资者需要格外谨慎。这里的房子正在从“资产”变成“负担”,业主们也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
▪▪▪▪▪▪
短期:政策效应仍将持续
截至2025年11月初,虽然整体市场成交量波动,但价格仍主要由“核心区高端改善型需求”与“政策持续利好”双轮驱动向上。
年底前,随着政策继续释放潜力,叠加土地和资产稀缺特性,楼市平稳向上的趋势仍有望延续。
中长期:结构性分化将成为常态
未来的上海楼市将呈现“价格稳中有涨、成交分化延续”的态势。预计10%的房子微涨,60%的房子横盘,30%的房子微降。
这种分化不仅是区域间的,更是产品间的。大户型、好地段的房子会更吃香,而刚需可能要把目光放得更远,或者接受更高的总价。
给购房者的建议:理性选择,精准出击
对于刚需购房者,当前正是择机入市的好时机。可重点关注500万以下、配套成熟的高性价比房源,利用房东议价空间锁定优质标的。
对于改善型买家,建议聚焦核心区域房龄10年以内的次新房,避开配套不成熟的外围改善盘,等待价格企稳后的上车机会。
地段和品质比什么都重要
只有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房源,才能在调整中站稳脚跟。
【特别提醒】
本稿件内容是由AI生成为算法和模型的运算结果,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2025年10月70城数据出炉,其中上海以0.3%的环比涨幅领涨全国。基于上,写一篇关于10月上海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及楼市分析文章。
上海楼市为何逆势领涨全国?0.3%涨幅背后的“冰火逻辑”
AI稿件生成过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