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1月11日电 (张楠)河南三门峡市湖滨区“烟雨湖畔”的读书沙龙里,政协委员们围绕最新政策交流心得;灵宝市“函谷论道”读书会上,各界委员畅谈履职感悟……走进河南三门峡市,特色鲜明的“委员之家”正成为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履职平台。
过去,基层政协委员常常面临“有组无地难集中”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三门峡市政协系统大力推进“委员之家”建设,让委员履职有了扎根基层的“家”。
走进湖滨区交口乡的“委员之家”,墙上的履职成果展记录着一条农耕文化巷的焕新历程。今年9月,联系该乡的委员们在这里讨论形成了三类九条建议,推动完成了农具信息标注20余处、修复墙绘100平方米、新增互动展板4块,使巷道日均接待游客量提升约20%。
“有了‘委员之家’,我们履职有了阵地,联系群众有了纽带。”三门峡市湖滨区政协常委李鸿雁表示。目前,该区10个乡(街道)全部建成“委员之家”和政协工作办公室,94个村(社区)实现委员结对联系全覆盖。
“委员之家”不仅是协商议政的平台,更是委员能力提升的加油站。湖滨区政协成立了22个读书会,灵宝市政协打造“函谷论道”读书品牌,通过读书沙龙、委员讲堂等形式,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现象蔚然成风。
在履职便利性提升之余,“委员之家”激活了界别履职的一池春水。医药卫生界别委员张丽峡依托“委员之家”平台,组建了“医药卫生委员之家”和委员工作室。“过去觉得医生只管治病救人,现在明白,作为政协委员,更要当好民生守护者。”张丽峡说,几个月来,团队累计开展送医送药下乡7场、健康讲座10场,服务群众超5000人次。
类似的界别优势在该地得到充分发挥,譬如教育界别坚持送教下乡,科技界别开展技术推广,工商联界别组织“爱心送考”、敬老助残。
在灵宝市龙祥新村社区,“委员之家”成为易地搬迁群众的“暖心站”。这个安置了来自20个村211户群众的社区,通过政协委员走访座谈、建言献策,逐步完善了党组织建设、综合服务设施,建成了扶贫车间、日间照料中心等,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了“稳得住、能致富、有幸福感”。
如今,三门峡的一个个“委员之家”正将政协履职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深处,让“有事好商量”的种子在崤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