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莞11月12日电 题:举重前,为何有人要“举手提问”
新华社记者杨博毅、黄浩苑、许仕豪
第十五届全运会举重女子64公斤级现场,福建选手林经纬上场试举前的一个动作,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她擦完镁粉之后,左右臂依次向评委展示了一个“上课举手提问”的动作。
为什么这些运动员比赛前要“举手提问”?
根据国际举联技术和竞赛规则,举重竞赛抓举阶段,运动员在进行上挺时,双足需返回同一直线上,与躯干和杠铃平面平行,双臂及双腿必须完全伸直。
同时,规则中也指明:“运动员如因任何原因,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必须在赛前及每次试举之前向全部当值裁判员和仲裁委员会报告/展示。”
这不仅是对赛场公平的尊重,也是对存在手臂生理弯曲的运动员的关怀。
那么这些存在着手臂生理弯曲的运动员,为何能够在选材阶段通过选拔呢?
东莞市石龙镇青少年业余体校的举重教练何尧延表示,体校选拔举重后备人才的标准之一,即是不存在外翻现象的“直”手臂。但是这并不是选拔的唯一标准,爆发力、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等因素是优先于手臂生理弯曲的考察因素。部分运动员后天也会出现手臂生理弯曲。
当日比赛中,林经纬挺举第一把成功后被改判为失败,原因是其左臂屈肘,并非生理性弯曲所致。
在11日举行的59公斤级决赛中,广东选手周小菁在试举前也展示了自己的手臂,但在一次试举后被判失败。两分钟后,经仲裁合议,改判她这一把成绩有效。这一改判也并非是因为她手臂生理弯曲而得到照顾,仅仅是经合议确认她的试举合规。
手臂生理弯曲,既不会有选手因此吃亏,也不会有选手因此得利。
手臂存在生理弯曲就不能练举重?福建队教练刘伟煌说:“这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