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之都”越来越火。
从2020年首次在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中悄然闪过一道神秘斑纹的身影,到2024年9月,雪豹城市形象标识发布,高原精灵正式成为西宁的“代言人”,几年之间,被称为“雪山之王”的雪豹,完成了从雪线之上到城市中心的非凡“迁徙”。
据当地媒体报道,“凌小蛰”和“凌小芒”在线上创造了数百亿流量,线下直接带来客流爆棚,同时转化为社会各界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度。
这其中,西宁媒体做对了什么?
2020年4月,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第一次捕捉到了野生雪豹的清晰影像,这是西宁地区首次在野外记录到雪豹的踪迹。
后续数年的报道中,媒体不断追踪每一次野生雪豹的影像记录——从大通北川河源区到湟源县,从单一个体到多次、多点位的发现,媒体都进行了追踪报道,从而打造了这一流量IP。
如果说野生雪豹的报道奠定了科学的基石,那么西宁野生动物园则成为了媒体构建公众情感联结的主舞台。在这里,报道不再是冰冷的科学数据,而是充满温度的生命故事。
西宁媒体将一个个有名字、有性格、有故事的“雪山之王”推到了公众面前,通过直播、短视频、深度图文等形式,让雪豹的喜怒哀乐牵动无数人的心。
经过数年的情感积累与品牌预热,西宁媒体逐渐将传播重点从“讲述故事”转向了“运营IP”。
线上,流量创造奇迹。据统计,过去五年,以西宁野生动物园雪豹、兔狲等“明星动物”为核心内容的报道,在全网创造了数百亿次的传播流量。
西宁野生动物园的官方社交账号粉丝量激增,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动物园账号之一,直接带动园区客流量在近几年实现超过100%的同比增长。
线下,IP全面落地。媒体的镜头追踪着“雪豹之都”的每一次亮相:城北区“豹街” 美食街上,雪豹玩偶和动漫雕塑成为游客打卡热点;唐道·637广场 的裸眼3D大屏上,雪豹奔腾跳跃,视觉冲击力震撼;城市景观花坛中,雪豹元素悄然点缀……
媒体对这些城市新景观的大量报道,让市民和游客真切地感受到,“雪豹之都”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可感、可触的城市氛围。
为助力“雪豹之都”迈向更高能级的传播舞台,10日上午,来自西宁市融媒体中心的16位媒体同行,来到 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媒介创新实践基地第39期培训班,期待在这里获得更多融媒传播的新灵感,助力进一步打造西宁城市IP。
在为期5天的培训中,学员们将围绕新闻短视频制作、运营,主题报道融媒传播方案策划、热点新闻挖掘、深度报道策略等主题,与新京报的媒体同仁深度交流。
△第一天的课程中,新京报平台运营部副主编李凡宗,以新京报官微爆款文章内容生产为基础,为学员讲授了《微信运营技巧》课程。
△我们视频编辑部资深记者贾洁卿则通过《直播出镜及现场报道技巧分享》揭秘了新京报时政视频报道的全流程及要点。
△在《大型主题报道是如何“爆”的》课上, 我们视频编辑部主编周军通过对新京报“我们视频”独家策划技法的分享,和学员就主题报道策划相关的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未来四天,新京报资深采编还将分享 《如何在移动端运营爆款新闻短视频》《新闻评论选题挖掘及写作技巧》《热点新闻挖掘及操作指南》《新京报深度报道的策略与方法》《如何打造一款本地民生视频IP》《主题报道如何策划融媒体传播方案》等课程,通过案例分析精讲等方式,面对面交流分享新京报向新媒体转型的经验。
学员还将结合日常工作,分组进行融媒策划和视频制作,每组都有新京报导师全程指导,最终的成果将在结业仪式上进行展示汇报。
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
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于2023年正式启动,汇聚业界知名专家学者、资深新闻采编、新媒体运营,为社会各界提供新闻采编、新媒体运营、直播、AIGC赋能媒体、舆情风险应对等主题培训,截至2025年11月已开展39期,共培训学员近3000人。平台涵盖三大板块:融媒智库专家小组、媒介素养培训学院、媒介创新实践基地。其中,媒介创新实践基地设置在新京报社内,课程设计因人而异,实行菜单式定制,学员全程“沉浸式”式跟班学习,与新京报采编一起,保持同样的工作和学习节奏,迅速了解并掌握新京报新媒体生产及运营经验。
上一篇:原创 新剧又取景阳春!《尚公主》为何钟情于此?制片人揭秘幕后选址故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