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有不少戏份不多却足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比如那《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就是其中之一,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书中的第一高手,乃至有资格争一争“全书第一高手”的头衔。
毕竟读者并没有看到“剑魔”独孤求败的独孤九剑有多强,却看到了风老的无解剑法,那独孤九剑算是被他发扬光大了。
哪怕是后来继承了独孤九剑的主角令狐冲,也不及风老犀利。
(风清扬剧照)
可说来好笑,就这么一位一身正气的大侠,当年怎么会被个风尘女子给骗了?这事儿似乎有些说不通。
一、一身正气的风清扬
风清扬之所以让人觉得他很强,不仅仅因为他身怀独孤九剑,更在于他传功令狐冲时的种种描述。
似乎他提到那些往事时,都好似是旁观者一般,哪怕他是华山剑气之争事件中的失败者一方,却丝毫不会让人觉得那是他的错,就因为华山气宗代表岳不群不过一伪君子,而风清扬则坦荡得多。
他初见令狐冲时,就给人一种深不可测之感。
(岳不群剧照)
比如这段描述:“令狐冲大吃一惊,回过头来,见山洞口站着一个白须青袍老者,神气抑郁,脸如金纸。令狐冲心道:‘这老先生莫非便是那晚的蒙面青袍人?他是从哪里来的?怎地站在我身后,我竟没半点知觉?’”
这场面,像极了《天龙八部》中,天龙四绝正要在藏经阁大战一场时,扫地僧悄然登场的画面,此时的风清扬,就像极了那武功无解的扫地僧。
又如他提及自己曾杀了魔教的十大长老时,仿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般。
“令狐冲奇道:‘怎么这魔教十长老都死在这里?’风清扬道:‘是我杀的!’魔教长老,个个都身负绝世武功,风清扬说这‘是我杀的’四字,却是轻描淡写之极,便如说捏死了十只蚂蚁,令狐冲心下骇然,问道:‘为——为甚么?’”
风清扬没有丝毫炫耀战绩的意思,可这般战绩,却是令狐冲难以想象的。
可见风清扬这人有多傲气,也正因为他除恶却不贪功,说明他是个极为正直的人。
所以当年的他,又怎会被骗去江南娶亲?
二、被骗娶亲
风清扬传功令狐冲的时候,并未主动提到剑气之争中的细节,当年他被骗之事,也是金庸也旁人之口提及。
只道是:“当年武林中传说,华山两宗火并之时,风老前辈刚好在江南娶亲,得讯之后赶回华山,剑宗好手已伤亡殆尽,一败涂地。否则以他剑法之精,倘若参与斗剑,气宗无论如何不能占到上风。风老前辈随即发觉,江南娶亲云云,原来是一场大骗局,他那岳丈暗中受了华山气宗之托,买了个……来冒充小姐,将他羁绊在江南。风老前辈重回江南岳家,他的假岳丈全家早已逃得不知去向。江湖上都说,风老前辈恼怒羞愧,就此自刎而死。”
(风尘女剧照)
风清扬前去江南娶亲,应该是真事,否则这事儿也不至于闹得其他门派的人也略知一二,但他爱上一个风尘女子,那倒未必是真的。
毕竟后来“风清扬羞愤恼怒,自刎而死”就纯粹是江湖传闻了,显然,这段往事是因为江湖人士口耳相传而变了味,这都不知道是有多少人添油加醋的版本了。
若风清扬真的因为当年之事羞愤自刎,那他绝不可能苟且偷生,同时也不可能传功给令狐冲。
其实从他知晓令狐冲是华山气宗的人时,那传功的态度,也能看出他的本性。
比如这段:“那老者道:‘唉,蠢才,蠢才!无怪你是岳不群的弟子,拘泥不化,不知变通。剑术之道,讲究如行云流水,任意所之。你使完那招‘白虹贯日’,剑尖向上,难道不会顺势拖下来吗?剑招中虽没这等姿式,难道你不会别出心裁,随手配合么?’”
别看这只是一句简单的责备,却透露出了两个信息。
(风清扬、令狐冲剧照)
其一,风清扬明知令狐冲是岳不群的弟子,却没有半点恨意,他只是站在剑宗名宿的立场上,阐述了自己对岳不群的看法。
其二,但凡他在意当年的剑气之争,就不会忍不住指点令狐冲,他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这句话说是责备,倒不如说是吐槽,只为让自己接下来的“怒其不争”的态度更加合理。
说到这里,其实你应该看穿风清扬是个怎样的人了。
是的,所谓的“被骗去江南娶风尘女”的说法,本就是气宗的人用来污名化风清扬的传闻。
三、宗师格局
当年的真相应该是怎样的?
风清扬的确是前去江南了,否则他没理由不参与那场剑气之争。
但他是被骗去的,还是自愿去的,就说不定了,至少笔者更倾向于后者。
兴许他早已知道与他相亲的女子不是什么正经人,但他还是去了,因为他缺的,正是一个不参与剑气之争的理由,这一点,从他悉心指点令狐冲练剑就能看出来。
他讨厌的从来就不是气宗的人,在他看来,华山派压根不应该存在剑宗与气宗之中,他们是一脉同宗,同气连枝。
(风老前辈剧照)
说白了,风老的理念是人是人,事是事,门派是门派,哪怕是剑宗也有渣滓,气宗也有才俊,所以即便令狐冲是气宗的人,在他看来,却是个值得托付的人,那他就要传功与令狐冲。
之所以他会隐居起来,不再过问江湖之事,不过是因为对华山剑气之争同门相残感到失望罢了。
你说他为何见武林群雄把自己的事迹污名化也不站出来反驳?他却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他为人坦荡,心无名利,又何须反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