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着破坏气候稳定的美国不去批评,反而对节能减排的中国横加指责,欧盟此举遭中方怎样的批评?
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中国日前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决定到2035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峰值水平上削减7%至10%,为保护气候进一步贡献力量。不过这一有利于整个世界的积极贡献,却反遭欧盟倒打一耙。
据联合早报报道,欧盟气候事务专员胡克斯特拉认为,中国这次宣布的目标“明显令人失望”,声称“鉴于中国占全球排放的巨大份额,此举将大幅增加实现气候目标的难度”。
胡克斯特拉的表态,是西方在气候问题是常用的甩锅话术。碳排放问题不能只看眼下,结合历史经纬来看,美西方等先进行工业化的国家,才最应该对当下的气候问题负责。此外,在清洁能源领域,中方也一直在兑现着诺言。正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所言:中国正以空前规模提供清洁、可靠、可负担的能源。
举例来说,中国在建光伏与风电项目占全球总量的74%超过其他所有国家总和。今年1—5月,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达10.8亿千瓦,这相当于约48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占全球光伏装机总规模的近一半。更何况中方在国际舞台上历来“少承诺、多兑现”,在清洁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2035年极有可能超额完成目标,现在所做的减排承诺只是下限而非上限。
反观欧盟,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另一关键方,欧盟并没能在联合国举行的“2025年气候峰会”期间确定其减排承诺。
一边大言不惭地抨击采取了切实行动的中国,一边却把自己的减排承诺藏着掖着,这无疑是在双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以书面形式对此事做了回应,强调欧盟气候事务专员胡克斯特拉的言论“破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团结,同时削弱合作氛围,才是真正令人失望的”,呼吁欧盟停止“说大话、做小事”,并反问了欧盟为何对特朗普的言论选择性沉默,却对中国负责任的行动加以指责。
要知道特朗普日前声称“气候变化是史上最大骗局”,上任后不久就提交了退出《巴黎协定》的申请。欧盟在批评中国之前,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在节能减排领域的滞后,同时批评一下在节能减排这件事上完全不行动的美国政府,否则就是赤裸裸的双标。
当然了,欧盟这一行动背后有其现实需求。在特朗普的压力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不得不承诺,在特朗普当前任期结束前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燃料。假如这么多燃料全部投入使用,欧盟的减排工作的确难以达标。也就是说,欧盟现在还处于观望状态,其减排目标在短时间内很难出炉,恐怕得等美欧贸易谈判协议完全敲定之后再说。
在这种背景下,欧盟对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任何攻击都是站不住脚的:论清洁能源的新增数量,欧盟远逊于中国;论已确立的减排目标,欧盟也不如中国坦诚。因此,欧盟气候事务专员胡克斯特拉的抱怨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中方仍将按照自己的既定路线走下去,该怎么减排就怎么减排。在一个日益以自身利益为导向的世界里,中国推动气候行动的动力比大多数国家更强,欧盟没有资格评头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