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难时刻,援军只有10公里距离,张灵甫被困求救,所谓的“援军”却淡淡地反应了一下,只派了一个连过去了。
由此,1947年5月14日,孟良崮战役,国民党大败。援军为何不肯全力相救,眼睁睁看着自己人送死?
1944年,国民党74军军长的位子空了出来,很多人认为,这个肥差会轮到副军长李天霞,论资历他是黄埔三期,论战功他在同辈里也很突出。王耀武却只把他“升”到100军当军长,把100军军长施中诚调回来接任74军。
懂行的人都知道,100军哪能跟“御林军”74军比?这摆明了是把李天霞踢到一边去了。得利的还有张灵甫,他一路绿灯,先升74军副军长,然后进陆军大学镀金。
有人说这两人不对付,是因为李天霞生活作风有问题,翻翻历史,张灵甫自己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同僚评价过他是个登徒浪子,矛盾说白了,还是权力斗争那点事。
王耀武为啥选张灵甫?当年张灵甫因为杀妻案坐牢,是自己把他捞出来的。这份恩情,足以让他言听计从,把家底部队交给这样的人,再放心不过了。
1947年5月,整编74师挺进孟良崮,李天霞的整编83师,任务是在右翼掩护。战斗异常惨烈,张灵甫和3万人马,被华东野战军团团围住,各路援军在外围,却怎么也打不进来。
最近的援军,就是整编83师,距离只有10公里,蒋介石的命令是火速增援,不惜一切代价。上级有了命令,李天霞会怎么做?是倾力相救,还是使绊子?
答案是后者,李天霞先是派了一个副团长,带一个连,装模作样“救援”,后来实在推不掉了,才派了自己手下最弱的一个团,结果这个团被全部歼灭。
对比一下另外一处的援军,差距太明显了,整编25师师长黄百韬虽然也没救成,但确实更拼命,派出的一个旅打到距离只剩5公里的地方,最后还是被华野部队挡住了。
粟裕早就算准了这一点,在战前就说,张灵甫这个人骄横,跟其他部队关系不好,如果死守阻援,敌人的友军未必会拼命来救。
这一战,整编74师全军覆没,这可是蒋介石的心头肉,他能不发疯吗?李天霞被撤职等着受审。讽刺的是,还没等审完,战局就急转直下了,国民党节节败退,急需能打仗的将领,他又被放了出来继续带兵。
淮海战役结束后,李天霞又有了新职责,带着部队退到安徽歙县,负责“搜剿”当地游击队。1949年4月25日,眼看大势已去,李天霞要逃跑了,临走前下令把那些“嫌疑犯”大部分活埋了,此人果然心狠手辣。
南京解放后,李天霞带着残部从皖南一路逃到浙江,想进福建,在路上73军被解放军击败,他收拾了点残兵败将,狼狈逃进福建,这里的几支败军拼凑在一起,又整编为73军。
8月17日,福州解放,李延年带着十几个人逃到平潭岛,9月15日,解放军又打过来了,李天霞一看形势不对,赶紧建议把司令部搬到海上的轮船上。这个主意很妙,可以跑得快,没过多久,他自己就先逃到台湾了。
到达地点后,清算来了,国民党东南军政长官陈诚扣了他,罪名是“擅自撤退”,送军事法庭。李天霞被判有罪,被释放后虽然还有军职,但已经被边缘化了,后来又被解除军职。
不管怎么说,李天霞不算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一点私人恩怨在战场上报复对方,这样的将领很难被上级重用,最终的结局算是咎由自取的。
参考资料:《折戟孟良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