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黄淮等地雾和霾天气“见缝插针” 为何秋冬季大雾多发?
随着冷空气进入平静期,雾和霾天气也“见缝插针”上线。今天(10月29日)早晨,西北、华北多地出现大雾天气,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雾和霾混杂,空气质量呈现轻度至中度污染。不过明天起,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上述地区的雾和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或消散,空气质量有望改善。
今天早晨,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东部、河南北部、陕西北部、甘肃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雾天气,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出现强浓雾。从空气质量来看,京津冀一带同时存在轻度至中度污染,雾和霾混杂。
预计今天白天,京津冀等地雾和霾混杂的情况还将持续,华北中南部、黄淮西部将有轻至中度霾,局地有重度霾。明天起,受冷空气影响,上述地区的雾和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或消散。
从常年数据统计来看,11月和12月是华北平原一年中大雾最多的月份。大城市中,天津、石家庄12月雾日最多,11月和1月次之;北京则是从10月至12月大雾日数都较多。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李宁表示,由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在常年11月至12月的冷空气影响间歇期,大气形势通常较为稳定,尤其当风力减小时,上述地区的早晨到上午便容易出现大雾天气。
中国天气网提醒,今天,华北、黄淮等地受雾和霾天气影响能见度较差,公众需注意出行安全,驾驶人员应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车距;同时,需做好呼吸系统防护工作,外出尽量佩戴口罩。
来源: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