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直接关系到区域发展的质量与未来。
10月28日,山东召开全省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推进会,研究重大项目谋划实施工作。
为何选择此时召开这场会议?
当前正值三季度收官、四季度冲刺的关键节点,处于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重要关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山东随即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分析研究前三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任务,强调在稳住投资大盘上加力冲刺,紧盯关键领域投资,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接续召开这场以“重大项目”为关键词的推进会,谋划实施一批带动作用突出的重大项目,不仅关乎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更关乎“十五五”的良好开局。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会议明确将“产业升级、基础设施、能源转型、城乡融合、民生改善”作为项目谋划实施的五个重点领域。
为何聚焦这五个领域?
这是立足省情、放眼全国的大省考量。
先看一组数据:前三季度,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0%,上拉全省工业增速3.0个百分点,凸显了产业升级的成效。但也要看到,传统产业的转型压力、新兴产业的培育任务依然艰巨。
短板即潜力,更是发力点和增长点。五大领域的谋划,正是针对这些“短板”的精准施策——
产业升级聚焦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旨在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基础设施针对互联互通短板,着力完善交通、能源等基础支撑;
能源转型回应绿色发展需求,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
城乡融合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民生改善紧扣群众急难愁盼,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从全国战略看,谋划实施的项目方向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加快发展AI+、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新一代太阳能电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是山东对接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统筹谋划辐射黄河流域腹地的重大交通项目,是山东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更好发挥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的关键支撑;能源转型中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这种“从大处着眼”的谋划,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彰显了经济大省在稳住投资大盘、服务国家战略中的责任担当。
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
山东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稳增长”的紧迫任务,又需要“促转型”的长远布局。
从“稳增长”看,重大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特点,能直接拉动相关产业需求。
万华化学正在布局的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68亿元,是全省首个绿电产业园示范项目,不仅直接拉动建材、机械、电子等产业发展,更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形成完整的正极材料产业链,塑强山东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竞争力。
这样的项目,既是当前的“投资增量”,也是未来的“产业存量”,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促转型”看,重大项目是推动产业升级、能源转型、城乡融合的“关键棋子”。
产业升级中的“万项技改、万企转型”,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既能拉动当前投资,又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产品附加值;能源转型中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整合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等环节,解决当前能源供应的“峰谷差”问题,同时为未来绿色能源的更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城乡融合中的城市更新、乡村建设项目,既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又能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共同富裕。
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转型。这些项目,看似是“当前的投资”,实则是“未来的竞争力”,为“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攒后劲。
这是投资于物、投资于人的紧密结合。
五大领域的布局,既注重“投资于物”,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注重“投资于人”,通过提升人的素质与福祉,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投资于物”是“投资于人”的基础。产业升级项目能带动就业、增加收入,为民生改善提供资金支撑;基础设施项目能改善交通条件,降低物流成本,为产业发展与民生出行提供便利;能源转型项目能保障能源供应,为居民生活与企业生产提供稳定支撑。这些“物”的积累,最终会转化为“人”的福祉。
“投资于人”是“投资于物”的升华。山东在民生改善领域布局的一大批项目,直接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
比如,教育方面,推进重点普通高中建设、高校办学条件改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比如,医疗方面,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群众健康。
再如,养老托育方面,加强适宜、多样、安全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解决“一老一小”问题。
“投资于物”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惠及人民群众;“投资于人”提高人口发展质量,塑造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这种融合,目的就是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以重大项目之“进”,促高质量发展之“稳”。简言之,五大领域的谋划实施,既是山东对当前发展的精准应对,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长远布局。
(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