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角红包”刷屏,广东人“基操”为何被网友呼吁全国推广?
创始人
2025-10-27 12:01:23

近日,广东佛山一对新人在婚礼上的暖心举动,赢得了全网点赞。面对亲友递上的红包,新娘笑语盈盈,轻轻摸了一下红包、将红包折起一个角,便完整地退还给了宾客。

来自北方的宗小姐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婚礼习俗,感到十分惊讶。她将现场视频上传到网络后,网友纷纷称赞这“只折角、不收钱”的风俗“充满了人情味”,有人建议全国推广。

关注到这一暖心视频后,10月13日晚上,南都N视频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了新娘吴家欣,她告诉记者,这个是当地人默认的风俗习惯,“红包折个角,就代表收到宾客的祝福了”。

14日上午,我们发布了稿件,随后,该事件迅速引爆全网。10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凯红也“点赞”了这对新人和广东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方面树立的文明乡风,称“这些都是我们乡风的生动体现”。

事实上,除了随礼中的“讲心不讲金”观念,红白事简办已经成为了广东的文明新风尚。

红包里的新风尚:主打“讲心不讲金”

“太意外了,真没想到会这么火!”近日,记者回访新娘吴家欣时,她坦言,这件在当地人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事,竟在网络上引起这么多人关注,实在出乎意料。她笑着说:“其实真正‘出圈’的不是我这个人,而是我们这里的婚俗。我们广东人处理人情往来一向务实,所以大家操作起来会比较松弛。”

婚礼现场,新娘吴家欣摸一下宾客的红包、折个角便还回去。视频截图

吴家欣告诉记者,她希望婚礼能简单、自在一点。“因为婚礼当天本来就会拍很多照片,我就没再专门拍婚纱照。”在接亲游戏等环节上,她也做了一些简化处理。“这么一来,大家反而更放松、更享受。我觉得婚礼既要有仪式感,也要懂得做减法。”

值得一提的是,吴家欣本人既是一位婚庆主持,也是宣传当地文化的顺德文旅推荐官和城市印象达人,她表示,“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他们会选择简简单单的户外婚礼,我觉得这种形式也是很好的。”

在顺德,办喜事不收红包已不是新鲜事。至于这一习俗的起源,最广为流传的是,上世纪90年代,当地一些经商致富的个体户率先在请柬上注明“勿带礼金”。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人效仿,逐渐形成了“摆酒不收礼”的风气。

事实上,这种办喜事时不收红包的习俗并非顺德独有,在佛山南海、广州番禺等地方也有类似的风俗。此外,在茂名高州、信宜等地,喜宴上“只撕一角”退还红包的做法也深入人心。

虽然总体上来看,在广东地区办喜事收红包是更常见的,但广东地区的红包主打“讲心不讲金”,在清远市阳山县岭背镇,如今还一直保留着随礼的份子钱不过百元的传统。放眼全省,参加喜宴随100元、200元红包是常态,因此有人笑称:“200元的红包,可以吃遍广东的喜酒。”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郑姝莉分析道,礼金在社会学上具有两种互惠功能,一是分担主家办宴成本,二是维系人际关系,但一旦过度“计算”,就容易变成“算计”,造成社交压力。她认为,互相免收礼金,反而能让人际关系回归纯粹,让情感更加醇厚。

红白事的“减法革命”:从铺张到简约的治理升级

近年来,广东以“破陈规、除陋习、树新风”为引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一场以“简”为美的“减法革命”悄然改变着城乡风貌。群众负担轻了,人情味却更浓了,“要我简办”正逐渐转变为“我要简办”。

2021年,广东积极响应响应民政部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部署,推动婚庆新风尚。广州、珠海香洲区、东莞等地被确定为婚俗改革实验区,各地聚焦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陋习展开整治,同时大力倡导集体婚礼、纪念式婚礼、旅行结婚等新风尚。

2022年,广东进一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乡风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基本健全,文明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农村思想道德基础有效夯实,农村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进一步形成。

如今,红白事简办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其中,汕尾构建了“一约六会一榜”乡风文明建设机制,用“红十条、白十条”规范红白事操办,让“红事一碗茶、白事一碗粥”的简约新风替代铺张浪费。

韶关市翁源龙仙镇推行“睦邻+积分制”,将红白事简办、环境管护等行为量化计分,村民可凭积分到“超市”兑换商品。据了解,该机制实施以来,全镇红白事平均费用下降20%以上。

韶关市翁源龙仙镇推行“睦邻+积分制”。图源:翁源县融媒体中心

云浮市云城区罗坪村则通过“红白理事会”机制,将彩礼标准从8.8万元降至象征吉祥的6600元或“零彩礼”,并简化婚宴流程,减少酒席规模,减轻新人经济负担。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云城区已有超1200对新人选择零彩礼,占比约25%,其余均接受低价彩礼,有效缓解因彩礼引发的家庭矛盾。

此外,云城区还打造了“石都文化”主题婚俗展厅,布局参照古代拜堂“礼堂”,通过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引导新人感悟婚姻本质。据统计,展厅累计接待5000余对新人,推动“要我节俭”向“我要节俭”转变,成为婚俗改革的特色样板。

婚礼的“守正创新”:老传统的新表达

在推动婚礼简办的同时,广东始终坚持“去繁就简不丢传统”,让古老婚俗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没有奢华婚服,没有冗杂布景,却有蓝天为幕、绿草为席,这样的集体婚礼,已成为越来越多广东新人的幸福选择。

今年5月,佛山市三水区举办的“情定三江·爱在百年”520集体婚礼上,12对新人代表身穿传统汉式喜服乘坐幸福专列,踏上红毯,在婚礼主持的引导及金婚夫妻的见证下,依次完成却扇礼、登堂礼、行三拜礼、喝合卺酒、结发礼、签读婚书等环节。

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第七届水乡集体婚礼现场。图源:广州南沙发布

国庆节期间,一场“以艇为轿、以水为媒”的水乡集体婚礼在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举行。仪式现场,新郎乘彩艇“接新抱”,婚船上象征着吉祥的成双成对“大舅椰”等礼物,重现了疍家人当年结婚的独特“嫁妆”,在亲友与市民游客的见证下,新人完整体验了跨火盆、三拜礼、敬茶礼等系列传统疍家婚俗仪式。这样别开生面的水乡婚礼,不仅让新人们深感仪式庄重,更让现场观众领略到了淳朴水乡文化的魅力。

茂名市则巧借荔枝产业东风,创造性提炼“520·我爱荔”文化IP,将荔枝文化与婚恋情感巧妙联结,让土特产成为“爱情信物”。自2021年起,茂名已连续五年举办“520·我爱荔”集体婚礼,累计为249对新人送上浪漫的集体婚礼。而信宜市培育的“530・我享李”品牌,则让三华李成为另一种甜蜜符号,形成“一果一俗”的特色婚恋文化矩阵。

此外,在婚俗改革中,广东各地还涌现出了“有喜事来种树”等许多富有创意的举措,让文明新风以更多元的方式表达。从折角红包到集体婚礼,从“荔枝定情”到“为爱种树”,广东婚俗改革的点点滴滴,正如同春风化雨,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上人们对于婚姻、对于祝福的理解。

统筹:南都N视频记者 陈杰生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卢婉珊 张思琦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你... 你的笔记本电脑桌面是这样的吗? 可能有的朋友桌面上没有可用空间!笔记本电脑重装系统已经很久了。 软件...
客流消费稳定增长 今年1—9月... 今年以来,商务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多措并举推动批发和零售...
蛋... 序言:为了更好的为您服务,还没有关注我们的朋友,请点击关注,关注后,建议把这个数字“如星”放在顶部(...
餐... ----------------商店必备----------------免费高评价店铺营销工具小程序...
推... 我推荐几个据说是强大工具的应用程序。 他们每个人都会让你大开眼界,第一时间让你知道你的手机还可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