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租来的三星S23Ultra,清晰定格舞台上的偶像;从城市周边到跨省环线,租车自驾享受深度放松的旅行体验;日均百元就能佩戴数万金饰的“租三金”热搜爆红……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以租代买”这一消费模式。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编制的《循环经济背景下的消费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白皮书》显示,Z世代用户中,有63.5%倾向于租赁数码产品,21.5%有租赁经历。凸显年轻人对“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的偏好。
租赁经济已覆盖3C数码、潮玩、户外等200多个领域,成为绿色消费新趋势。但行业快速扩张伴随乱象频发,部分商家以“低门槛”为噱头,存在虚假宣传、合同陷阱等问题,维权困境凸显。亟须构建信用体系、强化权责规范,通过透明化运营平衡创新与监管,释放共享经济潜力。
即时体验+常换常新
解锁租赁消费新时尚
音乐节、演唱会、粉丝线下见面会等,成为电子产品租赁的高峰期。专业级别的演唱会拍摄设备通常价格不菲,使用场景有限。而租赁模式精准契合了粉丝“轻投入、高体验”的消费需求,成为连接“珍藏回忆”与“理性开支”的桥梁,让更多人能够轻松记录与偶像互动的珍贵时刻。
近年来,不少粉丝和歌迷选择租赁手机、单反相机和长焦镜头,以捕捉精彩的舞台瞬间。
“现在热门机型都得靠抢,一点儿也不比抢门票轻松。前几天我问了好几家线上相机租赁店,不是没货就是租期对不上,最后总算蹲到一台‘小白兔’(佳能EF70-200mmF2.8),每天租金才160元,付定金时手都在抖。”2005年出生的林俊杰歌迷张欣然感慨道。
图源:受访者供图
这是她第一次观看线下演唱会,抢票成功后便列好了“必记录清单”。“手机拍远景总是模糊,我不想让第一次的回忆留下遗憾,必须用高画质设备记录每一个瞬间。”
对刚上大三的她来说,购买门票、预订机票和酒店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一套专业相机设备动辄上万元。最终,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决定租借一台相机去观看演唱会。
租赁不仅让活动体验更圆满,也让许多年轻消费者以较低成本“尝鲜”,体验最新的数码科技产品。
图源:受访者供图
“我一直想试试无人机,但入门款也要几千元,平时用不上,产品更新又快,二手转卖还会贬值。”市民王成宇表示,国庆假期他带家人去呼和浩特“捡秋”,特意提前在租赁平台预订了一台无人机。“日租金才250元,比购买划算多了。租用的无人机还内置了自动跟拍、一键环绕等智能功能,操作简单直观。飞到草原上空拍摄时,成片中的蓝天白云和草地格外震撼,还捕捉到多组家人的温馨画面,旅行氛围感直接拉满。”
同时,社交媒体的传播力也为这股热潮添柴加火。
多元服务+绿色环保
消费观念正悄然转变
“以租代买”在年轻人中的流行并非偶然。年轻消费者已跳出“占有式消费”的框架,以更理性的态度面对生活。他们追求简单、直接的愉悦体验,渴望更多元和便捷的消费选择。
易观咨询《中国新租赁行业洞察2025》报告显示,新租赁用户以95后为主,占比超过60%。其中,3C数码、户外装备、母婴、奢侈品、医疗设备等全品类覆盖,租赁方式也更加灵活。
图源:晓报告团队
“去美容院做一次红蓝光治疗要两三百元,光子嫩肤一次一千元,但租来的美容仪在家就能实现同样效果,可能只需支付相对较少的租金,我为什么不省下这笔开支呢?”唐珊是轻医美爱好者,之前每月要抽两三次时间前往美容院,仅路上往返就需两小时,高峰期还需提前一周预约,时间和金钱成本都不低。
偶然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租赁美容仪的经历后,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租了一台射频美容仪。
“第一次使用就觉得非常方便,晚上洗完澡坐在沙发上就能操作,不用赶时间,也不用配合美容师的节奏。”唐珊算了一笔账,租用一台高端美容仪一个月的租金,仅相当于去美容院半年的花费,还能随时使用最新款设备,省钱又省心。
图源:受访者供图
此外,对于婴儿车、婴儿床等“短期使用、易闲置”的产品,许多年轻父母也更倾向于“以租代买”。芝麻租赁平台上“儿童用品”类目增长迅速,95后宝妈曹可欣就是其中一员。
“当时为宝宝选婴儿床时纠结了很久,好看的实木床要两千多元,但宝宝最多用到一岁半就会闲置,之后要么占地方落灰,要么低价转卖也没人要,太不划算。”最终她选择租床,“商家送来的床还附带了消毒报告,让我很放心。月租金仅80元,总花费还不到买新床的零头。”
隐患重重+暗藏玄机
监管应“标本兼治”
然而,“以租代买”热潮之下,隐忧已现。
一方面,租赁市场存在乱象,部分商家和平台为追求短期利益,出现虚假宣传、霸王条款、恶意扣押金等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相应的管理体系与法规尚不健全,消费者在平台注册的个人信息、租赁设备残留的使用记录等一旦泄露,骚扰电话和诈骗风险便接踵而至,令人有苦难言;此外,也有少数消费者缺乏诚信意识,逾期不还或故意损坏产品,给出租方带来损失。
张硕对此感到十分不解,多次与商家沟通无果后,最终向平台监管部门和黑猫平台发起投诉,希望通过官方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图源:某社交平台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遭遇“套路”的网友分享“避坑”经验:“收货、归还产品时一定要全程录像,寄快递时购买保价服务,选择相对正规的平台租赁。”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消费者在成功租借商品后,故意逃避支付租金或归还商品,直接“跑路”。这不仅给出租方带来经济损失,也大幅增加了整个租赁行业的信任成本和交易风险。
在西安经营线下汉服店的陈浩宇就遇到过此类问题。据他讲述,今年9月,两位年轻顾客从店里租走几套昂贵的汉服,称用于参加重要文化活动,承诺一周后归还。然而活动结束后,顾客便联系不上。这几套汉服价值不菲,不仅让他遭受直接经济损失,还因补货困难导致后续许多有意向的顾客流失。
要让“以租代买”模式行稳致远,充分释放其积极效应,还需内外持续发力。
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创新互联网部主任李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首先要强调平台的主体责任,平台需制定规则,建立信用管理档案,对商家的资质、信用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精细化审核。在此过程中,平台、商家和承租方均需注重信用,以确保租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