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膜仓不仅是一个智能仓,更是一个安心仓!”仓储管理科负责人吴晓光向记者感慨道。10月16日,记者来到了中央储备粮四川新津直属库有限公司,实地探访了全国首批新一代粮仓——“粮食气膜仓”。
三层“黄金甲”粮食保鲜的“密码”
一走进去就被这些外形酷似“太空舱”的设备吸引住了,洁白的外观圆滚滚的“身姿”看起来有点“萌”,但它的身上却有着重要的使命——单仓7500吨的容量默默保障着7万到8万人一年的粮食需求。看似简单的“圆滚滚”结构建筑也藏着科技密码。
“从外到内,气膜仓的三层防护堪称粮食储存的‘黄金甲’。”中储粮成都储藏院建筑师包晓强向记者介绍“粮食气膜仓”的科技原理。“PVDF膜材外层能抵御紫外线和极端天气,中间的聚氨酯保温层像棉被一样锁住温度,最内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则构成最后一道安全屏障。这套组合拳让仓内温度常年稳定在20℃,要知道,每降低1℃粮温,粮食保鲜期就能延长15天。”这样的“黑科技”正是粮食保鲜的“终极密码”。
智能恒温系统让粮食“入住”更舒心
当记者走进“粮食气膜仓”内部,一股大豆的清香扑面而来。雪白光滑的外表面、圆弧形的顶棚、里面分布着蓝色的电缆。站在22米高度的粮堆之上,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空间里竟储藏着7500吨大豆。
对大豆来说,长期储藏过程中,最怕的就是高温、高湿环境,极易导致大豆霉变、品质下降和营养流失,而在气膜仓内则不必担心这些问题。
“在我的旁边这个是一根测温电缆,我们整个仓有25根测温电缆,按四圈层均匀分布。测温电缆能从上至下,从内至外对整个仓内的粮情粮温进行监测,实时数据能传送到我们仓储信息控制系统,保管员可以通过电脑在仓储信息控制系统中对每一个测温点的粮情变化进行实时监控。”仓储管理科负责人吴晓光表示,借助智能温控系统,气膜仓内粮堆温度常年保持在20℃以下,既可以兼顾能耗,也能实现粮食保鲜。
不仅如此,粮仓还配备智能仓储信息控制系统,将粮情测控、智能气调、智能通风、智能控温等集成在一个管控平台,实现集中统一管理。“气膜仓的创造,让我们保管员从以前的劳动密集型管理方式,转变为现在的技术智能型管理方式。在提升了我们仓内作业环境的前提下,能更高效、更精准地帮助我们进行仓储方面的管理。”吴晓光再次说道。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范敉 文/图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王奕然 审核 张渝
下一篇:姚晓园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