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乒乓球大满贯得主张继科近日在直播中首次公开披露,2017年其主管教练肖战被国乒管理层单方面调离的决策,是其职业生涯提前终结的关键原因。他直言,这一变动不仅未提前沟通,更缺乏程序合理性:“换教练难道不能坐下来商量?直接下达指令就像‘高三换主科老师不商量’。”
张继科强调,那时他刚满29岁,正处于黄金期马龙30岁仍卫冕世乒赛,波尔40岁活跃一线,且2016年里约奥运未输外战,原计划至少坚持至2020年东京奥运会,“团体赛我绝对能扛!”
然而,肖战的调离导致其技术体系与心理依赖骤然崩塌,2018年后竞技状态急剧下滑,最终于2019年淡出国家队。
张继科与肖战的师徒关系始于2003年。彼时15岁的张继科因违反队规被退回省队,肖战力排众议将其带回国家队,并通过高强度训练重塑其技术短板(如正手衔接节奏差)。
肖战精准把控张继科的心理特质,甚至为其调整饮食,此后,两人配合默契,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夺冠后,张继科冲上看台拥抱的第一人即是肖战。445天完成大满贯的纪录背后,是14年师徒关系的绝对信任。
2017年肖战被调至女队指导王曼昱时,张继科称“未收到任何协商通知”,仅被告知结果。这一“硬性拆分”直接导致其训练方向混乱,心理依赖缺失:“教练都不在了,我还留在队里干嘛?”
张继科在直播间表示,2012年奥运决赛失利后,王皓教练组未遭调整;而自己2016年奥运未输外战却遭换帅,凸显决策标准模糊。他反问:“输给队友很正常,凭啥换教练?”认为管理层忽视竞技状态,或涉“派系博弈”。
国乒教练调整长期依赖“整体安排”逻辑,运动员权益保障不足。张继科直言:“我的身体状态能打到2024年,但没人问我愿不愿意接受新教练。”
国乒长期强调“团队利益至上”,运动员个人需求常被忽视。2017年“623事件”(刘国梁离任引发教练组洗牌)后,类似争议频发。
樊振东2025年退出世界排名、抗议WTT罚款规则,与张继科的“换帅抗争”形成呼应,体现新生代运动员对职业自主权的追求。
目前,张继科通过直播、商业活动维持热度,并转型教练,坚持“师徒长期绑定”模式。他坦言:“那场未被协商的换帅,早已超越个人恩怨,成为叩问体育管理‘人性化’底线的标志性事件。”
业内人士指出,张继科与樊振东的案例共同揭示:如何在保持竞技优势的同时完善运动员权益保障机制,或将成为国乒未来改革的核心命题。
当张继科的“凭啥”之问仍在回响,公众期待的不仅是迟到的真相,更是对运动员主体价值的真正尊重。
一指禅~戳标题阅读!
了解最新赛程,请点击 >>>乒乓赛事汇
巴黎奥运乒乓球精彩集锦
观看2025乒乓球直播+回放方式如下: